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623教育学专业综合之教育学基础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我国将模糊论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年代是( )

A.20世纪前后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D

2. “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 示范者角色

B. 授业解惑者角色

C. 传道者角色

D. 研究者角色

【答案】C

3. 体谅模式使用诸如“有人在乘车时不停的跟司机说笑话,接着可能发生什么? ”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经验,续写故事活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其直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

A. 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客观评价他人的处境和需求

B. 设身处地,从参与者的立场感受他人的处境和需求

C. 设身处地,从参与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

D. 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估计人际行为后果

【答案】B

【解析】体谅模式由英国的学校德育专家麦克费尔首创。体谅模式认为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认为教育即学会关心。

4. 教育教学工作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其原因在于( )。

A. 学生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小一样的

C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D. 教育活动受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C

5. 20世纪70年代英国《詹姆斯报告》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 )

A. 英国中等教育民主化水平的提高

B. 英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提高

C. 英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D. 英国师范教育非定向培养体制的确立

【答案】D

【解析】《詹姆斯报告》提出了著名的师范教育模式——师资培训三段制。它将师范教育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普通高等教育阶段、专业训练阶段和在职培训阶段,使师范教育中的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体现了非定向型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6. 学生在了解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面积的可加性原则后,生成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标准,这种学习属于( )。

A. 辨别学习

B. 概念学习

C. 规则学习

D. 高级规则学习

【答案】D

【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将学习分成了八类。辨别学习,是指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做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 概念学习是能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规则学习也称为原理学习,主要是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高级规则学习也称为解决问题学习,是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加涅认为,高级规则的学习以简单规则的学习为先决条件,简单规则的学习以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概念学习以辨别学习为先决条件,从而构成了一个累积的学习层次。高级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是指人把若干以前学到的法则(规则)组合成为若干原理(新规则或高级规则)去解决以前自己没有解决过的问题。

7.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

A. 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B. 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

C. 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

D. 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答案】D

【解析】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整顿全国教育,认为中学系统混杂,目标分歧,导致中学

12月,的普通教育无从发展,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难以保证。教育部相继公布《师范学校法》、《职

,废止综合中学,将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而高中不分业学校法》、《中学法》

文理科等。这一变革使中学教育的目标、结构与线索更为清晰,更有利于发挥各种教育的功能,适应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8. 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考查。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和差异性。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阶段性是指,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同的特征(几乎所有的孩子在这些阶段都是一样的); 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向上的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不均衡性指的是一个人自己的不同方面或者同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的比较,但是差异性指的是不同的人之间的比较。阶段性可以理解为共同点,比如思维能力由具体的逐渐变为抽象的等等。

9. 教学是( )。

A. 教师教的活动

B. 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D.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答案】C

10.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包括经验的情境的寻求、问题的产生、资料的占有和观察的开展、解决方法的提出以及方法的运用和检验。他把这种思维称作( )。

A. 反省思维

B. 情境思维

C. 逻辑思维

D. 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