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13年9月6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正式推出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这是中金所自2010年4月16日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之后正式推出的第二个金融期货合约,这是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在空白了18年之后的重新回归,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国债期货的重新上市对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债期货30多年的经验,我国虽然有曾经在1992年至1995年开展过国债期货的短暂经历,但是当时因为各种原因以失败告终,所以目前国债期货对我国而言还属于新鲜事物,我国还处在对国债期货市场发展初步探索的阶段,那么对新上市的国债期货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债期货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其基本功能的有效发挥,一般来说,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是一个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国债期货作为非常重要的金融期货品种也不例外。但是市场环境等差异导致不同期货市场的有效性有所差异,基本功能的发挥情况也不尽相同,那么,目前我国重新上市的国债期货基本功能的发挥情况到底如何?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目前关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的研究有很多,早期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各种商品期货市场,股指期货在我国上市之后,对股指期货基本功能的研究也非常活跃。但是由于我国国债期货上市运行时间不长,国外已有研究中几乎没有涉及我国国债期货市场样本的研究,而国内相关研究也大部分是对我国试点时期国债期货市场的定性研究以及对我国重推国债期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定性分析,已有的实证研究也是基于试点交易数据和仿真交易数据。所以,目前国内外关于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基本功能的研究还很少,尤其是基于有效的市场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更是非常欠缺。因为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同属金融期货,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借鉴股指期货基本功能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我国国债期货基本功能进行实证研究,以此对投资者做出合理的交易策略和政府监管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在介绍了国债期货相关理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我国国债期货正式上市以来近一年的日交易数据对我国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这两个基本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实证研究时,运用了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来考察我国国债期货价格和国债现货价格的相互引导关系。对国债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进行实证研究时,先是运用了OLS模型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计算出最佳套期保值比率,然后基于“风险最小化原则”比较不同模型的套期保值绩效。结果发现国债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存在双向Granger引导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样本内国债期货套期保值绩效显著,说明目前我国国债期货已经初步发挥出了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和目前我国国债期现货市场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此促进我国国债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逐渐构建一个健康、高效和完善的国债期货市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