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640历史学基础(我校自命题)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斗争的第一个回合是( )。
A. 共和与专制之争
B. 立宪与共和之争
C. 问题与主义之争
D. 文学革命与文学改良之争
【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潮在社会改造的声浪中竞相传播,互相批评和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从1919年到1922年,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三次争论。1919年下半年,马克思主义与实验主义的改良主义进行了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问题与主义的论争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论争。接下来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争,是关系到中国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组织无产阶级政党,要不要用革命的手段来改造中国社会的大争论。第三次是同无政府主义的争论,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了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一切强权、一切国家的谬论,强调了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茅以升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近代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
B.1921年,时任北京大学教师的梁漱溟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在学界掀起轩然大波,现代新儒学由此诞生。
C. 大革命失败后,小说方面成就很突出,主要作品有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状况。
D. 周立波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是延安时期新诗创作重要的成果。
【答案】D
【解析】《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诗人李季。
3. 民国时期专门维护商人各自行业利益的法定组织是( )
A. 行会
B. 商会
C. 会馆
D. 同业公会
【答案】D
【解析】同业公会为民国时期依法成立的工商业者的同业组织。1929年国民党政府公布《工商同业公会法》后,所有的城市工商同业组织都改成同业公会。
4. 冯玉祥北京政变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问题。当时孙中山认为:要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与长治久安,就必须( )。
A. 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B. 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C. 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
D. 召开国民会议
【答案】C
【解析】1924年相继爆发江浙战争和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冯玉祥北京政变后,邀请孙中山。孙中山应冯玉祥等人邀请,于1924年11月离粤北上。
5. 下列口号中不是五四运动期间学生在示威游行时高呼的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废除二十一条”
C.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答案】A
【解析】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以此向北洋政府和帝国主义抗议,学生的行动最终演化成全国性的抗议活动。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而“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开始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国民政府出师宣言》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是北伐战争中使用得最多,喊得最响亮的口号。
6. 1948年,国民政府开始实施币制改革,宣布以( )
A. 金圆券
B. 银元
C. 美元
D. 军用票
【答案】A
【解析】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比率收回法币。取代法币,决
定强行收兑国人的金银和外币。发行金圆券,以一元金圆券兑换300万元法币
7. 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 )。
A. 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B. 夺取封建军阀地盘
C. 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
D. 把革命重心推进到长江流域
【答案】A
【解析】为适应国民革命的进一步发展,1926年6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4, 5月召开的广州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和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都提出发动北伐战争的要求,催促国民政府“从速出师北伐”。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北伐部队动员令。7月6日,国民党中央通过《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族惟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所以,国民政府“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之势力”。这个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表明了北伐战争的正义性质。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8.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主要的依据是( )。
A. 敌我双方力量强弱的变化
B. 社会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变化
C. 不同阶段革命的性质不同
D. 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转化
【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变化的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阶级矛盾占主导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发动农民阶级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采取的土地政策基本原则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取得抗日的胜利,对地主阶级的土地只是采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以便兼顾地主和农民利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 下列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是( )。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