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发热3年,复发7d”来诊。3年前在非洲进行道路援建工作过程中出现发热,诊断为疟疾,在当地给予退热药及氯喹治疗后好转;2年前有类似的发作史,给予氯喹及输液治疗好转;3个月前回到成都,7d前突然出现畏寒及寒战,约2h后开始发热,当时未测体温;以后每天发热,无明显规律性,体温39~40.2℃,伴头昏、头痛,尿黄,食欲差。查体:T39.8℃,P118次/min,R26次/min,BP112/70mmHg;皮肤黏膜苍白,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发现异常;肝、脾大,右上腹压痛及叩痛,墨菲征(+);神经系统未发现异常。为明确诊断应给予的紧急处理为() A.血常规。 血培养。 血涂片查疟原虫。 肝、肾功能。 尿常规。 颅脑CT。 胃镜检查。 腹部B型超声。
关于喉癌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与吸烟有关。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鳞癌多见。 早期喉癌宜手术切除。 声门上型喉癌早期症状不典型。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人群。 自然环境。 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
致畸试验的染毒期应安排在() 着床期。 器官发生期。 胎儿期。 新生儿期。 胚泡形成期。
患者男,40岁,因“持续发热(体温37~39℃)、盗汗、消瘦、右下胸胀痛1个月,咳嗽、咳咖啡色痰(200ml/d)2d”来诊。查体:T38.5℃,P90次/min;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下胸廓隆起,局部水肿,压痛明显,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可闻湿性啰音;肝肋下3cm,质地中等,有触痛,脾未及。诊断应主要考虑的疾病是()((提示:腹部B型超声:肝右叶近膈顶部直径6cm液性暗区,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出烂肉样液体,有腥臭味。既往常有腹泻、便秘交替,间断发作。)) A.细菌性肝脓肿。 B.肺脓肿。 C.阿米巴肝脓肿。 D.肝囊肿继发感染。 E.原发性肝癌肺转移。 F.肺结核。 G.肝结核
H.肝包虫病。
器官形成期这一阶段对致畸作用的敏感性最强,受到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先天性畸形。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形成期是受精后第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