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整措施。

【答案】(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因素的,也有非经济因素的。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五种原因。

①季节性和偶然性原因。由于生产、消费有季节性变化,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也随之而变。季节性变化对进出口的影响并不一样,由此造成了季节性失衡。典型的季节性国际收支失衡发生在以农产品作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发展中国家。无规律的短期灾害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会造成一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引起国际收支失衡。季节性和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都是临时性的,它们对国内经济的危害相对较小。

②周期性原因。因经济周期波动使经济条件变动而发生的盈余和赤字交互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进口需求增加,可能出现经常项目赤字; 在经济萧条时期,进口需求下降,可能出现经常项目盈余。从资本与金融项目看,经济繁荣时期,投资前景看好,资本流入增加; 经济萧条时期,投资前景黯淡,资本流出增加。二战后,主要工业国的商业周期波动极易传播至其他国家,从而引起世界性的周期波动,致使各国国际收支出现周期性失衡。

③货币性原因。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利率水平等货币性因素与其他国家比较发生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例如,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该国一般物价水平和生产成本便会普遍上升,该国的出日便会受到抑制,而进日则受到鼓励,从而造成该国经常项目收支恶化。另外,货币供应量过多,还会引起本国利率下降和资本流出增加,从而造成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两者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一国国际收支逆差。货币性失衡不仅与一国经常项目有关,也同资本与金融项目有关。

④结构性原因。指当国际分下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及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结构性失衡。各国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条件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从而形成各自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当国际间对某些商品的生产和需求发生变化时,如果一国不能相应地调整其生产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则会引起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失衡。

⑤外汇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投机性资本流动是利用利率差别和预期的汇率变动来牟利的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不稳定的。不稳定的投机使汇率变动更加恶化,投机造成贬值,贬值又进一步刺激投机,从而使外汇市场变得更为混乱,资本大量外流。资本外逃是保值性资本流动。当一个国家面临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治动荡或战争威胁时,在这

个国家拥有资产的居民与非居民就把其资金转移到他们认为稳定的国家,造成该国资本的大量外流。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外逃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的特点。

(2)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会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必须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如果一国国际收支经常出现失衡而收支差额较大,特别是发生长期性逆差时,必然要进行调节。国际收支调节可以分为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自动调节通过汇率机制、收入机制和货币机制的调节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但自动调节只能在某些条件或经济环境下起作用,而且作用效果和程度也无法保证。因此,各国都采取一定的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使国际收支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稳定的方向发展。一般说,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是指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向外借款,来对付国际收支临时性失衡的政策。一般做法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当国际收支失衡后,货币当局运用该基金在公开市场操作,买进或卖出外汇,消除超额的外汇供求。这种政策以外汇为缓冲体,故称外汇缓冲政策。运用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季节性、偶然性失衡和不正常资本流动造成的失衡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它可以使外部失衡的影响止于外汇储备阶段,而不影响国内经济与金融。但对长期性失衡,该政策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此,不宜用于调节长期性失衡。

②汇率调整政策。汇率调整政策就是指发生逆差时实行本币贬值,发生顺差时实行本币升值的政策。汇率调整旨在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经由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资本融进融出的实际收益成本的变化等渠道来实现政策目标。但通过汇率调整实现调节日标,要求本国进出口商品具有充分弹性,而且汇率调整,尤其是竞争性贬值容易引起贸易伙伴的报复,从而引发货币战。

③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运用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需求总量,进而消除国际收支的失衡。这是战后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财政政策一般是从收支两个方面进行调节,其主要政策工具有税收、政府支出和国债政策。财政当局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不同情沉,分别采取松动的或紧缩的财政预算对总需求进行直接调节,并通过国内企业的传递,特别是涉外企业的传导来实现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和措施总和。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对于由国内需求失衡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需求管理政策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方式。

④直接管制政策。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对国际经济贸易采取直接行政干预的政策。它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以直接管制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优点首先在于其效果迅速而显著。其次,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为局部性因素时,较易针对该部分实行管制,因而不必使整个经济变动。但直接管制政策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而且容易招致他国报复。一般来说,直接管制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应以其他政策难以迅速取得效果的情况为限。

2. 简述当前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答案】(1)资本市场的概念、作用以及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借贷市场等。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促进资本的形成,它有效地动员民众的储蓄,将其合理地分配于经济部门。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影响到一国的投资水平、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规模小、管理混乱、金融工具缺乏、投机性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远远不能发挥出资本市场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2)当前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主要表现在:

①有效配置资金,促进经济增长。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在于促进资本的形成并将其合理地分配于各个经济部门。只有在资本市场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发展之后,这种配置资金的功能才能得到正常的发挥,并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很明显我国的资本市场离有效资本配置的水平还相距甚远。仅仅粗略地看一下我国内地两个交易所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有太多的企业没有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能力。事实上连续2年或3年亏损的公司越来越多,1999年约有1/3的上市公司经会计师审计后被出具了有保留的审计意见。

②改善融资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当前我国的融资结构十分不合理,过分依赖于银行和间接融资,这就导致了融资风险过度集中十银行的不合理现象。据统计,我国国有企业的贷款占企业债务的80%以卜,而这个数字在美国仅占20%0由于企业负债过高,在国民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退出的巨大成本,必然转化为银行的风险,其结果是使银行的竞争能力下降。资

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分散这种风险的累积,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

③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推出后,需要经过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的传导才能作用于货币政策的中间日标和最终日标。当前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不高,金融市场不够发达,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着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优化资本市场的结构,增强市场交易主体的理性,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相关性,建立与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框架,可以有效地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利十改善我国目前面临的通货紧缩趋势。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改革。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建立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本身不仅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3. 如何理解货币需求的经济含义?

【答案】(1)货币经济学中研究的货币需求是指有效的货币需求,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意愿; 二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在货币经济下,由于货币是一种财富的代表,如果没有限制条件,人们持有它的意愿或欲望可能是无限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有限的。

①人们需要货币,首先是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它具有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