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健康管理学院)734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关于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中,哪一种属于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 )。

A. 监控者

B. 传播者

C. 创业者

D. 领导者

【答案】C

【解析】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表现为10种角色,分为三大类包括:①人际角色。包括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②信息角色。包括接受者角色、传播者的角色、发言人的角色; ③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资源分配者、故障排除者、谈判者角色和混乱驾驭者。创业者扮演企业家角色。

2. 在下述( )情况下,管理幅度可以适当加大?

A. 所处管理层次较高的主管人员

B 工作环境不稳定

C. 计划完善

D. 不同下属工作岗位的分布比较分散

【答案】C

【解析】下属如果单纯地执行计划,且计划本身制定得详尽周到,下属对计划的目的和要求明确,那么主管对下属指导所需的时间就不多,管理的幅度就可以适当加大。

3. 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

A. 制度层

B. 精神层

C. 物质层

D. 价值观

【答案】B

【解析】潜层次的精神层是组织独有的意识形态,包括价值观念、组织精神、组织伦理等。精神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4. 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所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这是管理的( )职能。

A. 控制

B 组织

C. 领导

D. 决策

【答案】A

二、问答题

5. 员工培训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员工培训的方法有多种,依据所在职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对新职工的培训(导入培训)、在职培训和离职培训三种形式。

(1)导入培训

应聘者一旦决定被录用之后,组织中的人事部门应该对他将要从事的工作和组织的情况给予必要的介绍和引导,即职前引导。职前引导的目的在于减少新来人员在新的工作开始之前的担忧和焦虑,使他们能够尽快地熟悉所从事的本职下作以及织织的基本情况,并充分了解他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以及绩效评估制度和奖惩制度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消除新员工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使其充分预计到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了解克服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新员工了解工作单位的远景目标、工作中的同事以及如何进行合作等。组织有义务把新员工的不适应感降至最低。并应使其尽快地调整自我,尽早地适应工作环境。

(2)在职培训

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是为了使员工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从而达到新的工作目标要求所进行的不脱产培训。工作轮换和实习是两种最常见的在职培训。其中,工作轮换是指让员工在横向层级上进行工作调整,其目的是让员工学习多种工作技术,使他们对于各种工作之间的依存性和整个组织的活动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更加开阔的视野; 实习是让新来人员向优秀的老员工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在生产和技术领域,这种培训方式通常称为学徒制度; 在商务领域,则称为实习制度。实习生的工作必须在优秀的老员工带领和监督之下进行,老员工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实习生克服困难,顺利成长进步。

(3)离职培训

离职培训是指为了使员工能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要求而让员工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专心致志于一些职外培训。最常见的离职培训方式包括教室教学、影片教学以及模拟演练等。教室教学比较适合于给员工们集中灌输一些特殊的信息、知识,可以有效地增进员工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认知; 影片教学的优点在于它的直观示范性,可以弥补其他教学方式在示范效果方面的不足; 模拟演练的方式比较适合应用在“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如何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方面,包括案例分析、经验交流、角色模拟以及召开小群体行动会议等。有效利用现代高科技及电脑的模拟也属于模拟演练的一种,如航空公司用此方法来培训驾驶员等。辅导培训也是模拟演练的一

种有效方式。员工在实际上岗前先在同样的设施内模仿他们日后的工作,可为日后开展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6. 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包括哪几个部分?

【答案】人力资源计划的仟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系统评价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需求量

人力资源计划就是要使组织内外人员的供给与一定时期组织内部预计的需求相一致。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主要是根据组织中职务的数量和类型来确定的。职务数量指出了每种类型的职务需要多少人,职务类型指出了组织需要具备什么技能的人。一个组织在进行了组织设计之后,需要把组织的需求与组织内部现有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动态对比并找出预计的缺额。

(2)选配合适的人员

组织中的员工总是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动的。为了确保担任职务的人员具备职务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必须对组织内外的候选人进行筛选。这就必须研究和使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使组织中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得到及时的补充。

(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培训既是为了适应组织内部变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为了提高员工素质,实现员工个人生涯发展的要求。要使组织中的成员、技术、活动、环境等要素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以培养和储备适应未来要求的各级人才。

7. 如何理解计划? 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请简要说明及其内容。

【答案】(1)对计划的理解

①计划的定义

a. 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周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b. 从动词意义上说.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这项行动安排工作包括: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的实现方式,规定进度,检查与控制行动结果等。

②计划的内容

计划内容都包括“5W1H" ,计划必须清楚地确定和描述这些内容:

What----做什么? 目标与内容。Why---为什么做? 原因。Who---谁去做? 人员。Where---何地做? 地点。When---伺时做? 时间。How---怎样做? 方式、手段。

③计划的性质

a. 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