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2002-2010;其中2002-2005、2007有答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 摘要
西南财经大学
200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学(二)
适用专业:应用经济学各专业
考试科目代码:402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商品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借贷利息不能相当于全部的平均利润?
3.简要说明企业制度的演进。
二、论述题(20分)
试论当前扩大内部需中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
西方经济学部分
三、什么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有哪些特点?(10分)
四、为什么说MR=MC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条件?(10分)
五、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为什么市场经济不能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12分)
六、财政政策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七、说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调节的主要手段。(8分)
答案部分
西南财经大学
200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学(二)
适用专业:应用经济学各专业
考试科目代码:402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商品之间的关系。
答: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 资本流通公式是:G (货币)——W (商品)——G ˊ(更多货币)。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
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等价交换,显然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一定量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商品上,但价值量是既定的,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是不等价交换,即低于价值购买或高于价值出卖,似乎可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