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了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和能力以更优化的方式、更科学的程序、更合理的层次存储于头脑之中,对于认知结构的测量和构建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化学认知结构有极强的内隐性且个性化特征明显,这也增强了测量的难度。为了更好的研究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化学学科认知结构的差异和影响因素,以及比对不同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对其的影响,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的认知难点,笔者以“化学平衡”和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为例,根据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教材内容体系以及知识间的层级关系,选择联系比较紧密的概念和知识点编制了认知结构测试题,通过对测试结果的项目分析,间接得到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示意图,并得到以下结论:
(1)原有认知结构是新的认知结构构建时的重要基础;
(2)认知结构的整体性欠缺,导致学习新知识时,难以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也会造成认知结构的僵化,无法主动构建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
(3)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认知结构在“质”和“量”、稳定灵活性、层次性、整体性存在较大差异;
(4)不同教师、不同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影响巨大。
基于上述结论,笔者提出了如何优化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针对性教学策略:
(1)注重学生原有认知的测查和了解,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2)注重教材的整体性把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层次关系,注重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
(3)改变传统实验的教育功能,变演示验证为探究发现,成为学生解决思维障碍、主动构建优化的化学认知结构的工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