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709文学概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

【答案】文学语言,又称作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符合规范化的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的形成依赖于书面语的产生,而文学语言也具有口头形式,凡是合乎文学语言规范的,都是口头形式的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承担着反映生活、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功能。日常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具体使用语言的结果,其活动领域局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承担着表情达意、相互交流的功能。

2. 《驳圣伯夫》

【答案】《驳圣伯夫》是法国著名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一部作品,他在书中强烈抨击权威批评家圣伯夫批评方法的机械和错误,及因此造成的对当年法国文坛所有文学天才的轻视与误读。全书既有抒情的叙述,又有理性的思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映照。书中有近半篇幅笔调与《追忆逝水年华》相似或呼应,是作者思想精华的浓缩,为后来的文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批评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3. 文学典型

【答案】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十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并非仅在于它符合历史的尺度,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真诚也是典型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

4. 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

【答案】文学四要素说是美国学者M.H. 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一一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 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 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5. 文学社会学

【答案】文学社会学是指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活动。文学从创作到消费是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文化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而浸润着社会思潮,反映着社会风貌,直接或间接地回答社会问题。因此,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理论一种重要的形态,而且在所有的形态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6. 文学接受

【答案】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它是指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文学接受的形式包括文学阅读、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等。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阅读与欣赏。文学接受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7. 大众文学

【答案】大众文学是现代文学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文学的总称。大众文学和“纯文学”相对应,在商品经济流通过程中,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娱乐性。现代题材小说、传奇小说、剑侠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打斗小说、政治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在广义上都可以列为大众文学。

8. 文学活动

【答案】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它本身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的。文学作品是人写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写人的,并且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写的,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根据美国当代文论家M.H. 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9. 文体期待

【答案】文体期待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山某种已经惯例化的文学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心理期待指向。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体味到某种文体所可能具有的特定艺术韵味、艺术魅力乃至语言、结构、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特色。

二、填空题

10.文学创造材料虽是精神现象,但其来源只能有一个:______。

【答案】社会生活

【解析】社会生活是人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中结成的现实关系和全部活动的总和,也就是人在一定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惟一源

泉,离开了这个客体,就没有文学创造。

11.罗曼. 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最基本的两个结构层次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语音层; 意义层

【解析】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是由四个异质的层次一一语音层、意义层、再现客体层和图式观相层一一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语音层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层次,是意义构成的质料基础。意义层是文学作品结构整体的核心层次,语句意义和整个意义单元层构成了文学作品的一个单独的质料层,它为整个作品奠定结构框架,其他层次都要受到该层次的决定性制约。

三、论述题

12.如果说,关于“文学性”的共识主要有“语言(符号)性”、“情感(心灵)性”、“意象(形象)性”、“想象(虚构)性”四方面,你认为哪一方面尤为重要? 请举例说明。

【答案】意象(形象性)尤为重要。现代主义“典型形象”论、象征主义和20世纪欧美“意象派”诗论中,文学的意象(形象性)性始终被视为文学的本质因素。意象(形象)性是文学艺术的共性,它使文学区别于其他语言形式的意义就在于审美意蕴通过形象化方式间接地传达给读者。

(1)意象性一一通过对意象的描写,展现文学性

文学的意象是表意之象。现代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说“:意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止是一个思想,它是一团,或一堆相交融的思想,具有活力。”它“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仅用了28个字,就精妙绝伦地描绘出了一幅苍茫萧杀的深秋夕照图,真切地表现出了天涯浪客的孤寂愁苦之情,真实地影映出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历史时代和社会意义。诗、词、曲,都要靠组合意象、描绘塑造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情志,《天净沙·秋思》最大的特点正是如此,作者使用了一组有形的、可感的、灰色基调的意象群,即“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这便是文学的意象性,以描写物的形式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打造出作品的独特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展现了作品的文学性。

(2)形象性一一典型的人物形象

文学的形象性特征,是文学审美本质的具体展开。文学创造艺术美,而艺术美必须保持感性的形式,这就决定了文学一定是形象的。形象性是文学传达、交流审美情感的必要形式。作家将内心所体验的审美情感艺术地转化为文学作品的形象系统。文学作品的形象系统包蕴丰富的情感,实际上发挥了情感导体的作用。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中对主人公的个性刻画,把严肃和可笑、悲剧性和戏剧性、生活中的琐屑与庸俗和伟大的美丽的东西交融在一起描写,堂吉诃德因而成了一个悲喜交集的不朽典型。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短篇小说《外套》,塑造了给人留下至深印象的小公务员阿卡基。这一因丢失御寒外套而凄凉丧生的人物形象,有着直接的现实素材依据。只要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同作品的形象系统一定各有特色。即使同一部作品,形象系统中的不同形象也都是个性鲜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