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832现代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均衡价格
【答案】均衡价格是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需求的变化会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的变化,供给变化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化。
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么,供给数量大于需求数量,一部分生产者就会因商品卖小出去而被迫降价,从而市场价格下降; 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那么需求数量大于供给数量,一部分消费者因购买不到所需求的商品而愿意出高价,结果市场价格提高。因此,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2. 机会成本
【答案】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 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 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3. 消费者统治
【答案】消费者统治是指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时向商品投“货币选票”。“货币选票”的投向和数量,取决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程度,体现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意愿。生产者为获得最大的利润,必须依据“货币选票”的情况来安排生产,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等。这说
明,生产者是根据消费者的意志来组织生产、提供产品的。西方学者认为,这种消费者统治的经济关系,可以促使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全社会的消费者都得到最大的满足。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表明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率的配置,经济中的全体消费者都获得了最大的效用。正是基于此,微观经济学中对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通常被用来作为对消费者统治说法的一种证明。
4. 吉芬商品
【答案】19世纪,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导致土豆价格上升,但居民对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而这无法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故此
,并将像土豆这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物品称之为“吉芬物品”现象称为“吉芬难题”。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一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5. 庇古税
【答案】在解决因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时,传统的方法是由政府提供干预。干预可以采取税收的方式,如向产生消极外部影响的厂商征收税金,使它向政府支付由于污染等导致的社会成本增加的部分,把厂商造成的外在成本内部化,促使它们消除或减少消极的外部影响。对产生积极外部影响的机构,政府应进行补贴,这就是庇古税。
采取庇古税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外部性的问题,但是这类政策不能完全杜绝外部性,并且它的实施需要有相当人的机会成本。如政府向产生负的外部性的企业征税时,政府要能对外部性活动进行直接度量,以确定征税金额,这显然成本很高。
科斯定理为解决外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强调明确所有权的重要性,认为可以不需要政府干预,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少,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6.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答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 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前者涉及当增加一种投入数量时,令其他投入量不变,边际产品会怎样变化; 后者涉及当增加一种投入数量并相应减少另一种投入数量以使产出量保持不变时,边际产品的比率或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会怎样变化。
二、简答题
7. 为什么垄断厂商多销售一单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收益,总是小于这一单位商品的卖价呢?
【答案】产品卖价就是厂商的平均收益。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随着厂商销售量的增加,产品的市场价格会下降。同时,由于垄断厂商总有P=AR,所以,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也就是平均收益曲线。由此出发,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1)根据边际量和平均量的一般关系可知,当边际量大于平均量时,边际量会将平均量拉上; 当边际量小于平均量时,边际量会将平均量拉下: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平均量达到极值点(极大值或极小值)。据此可以得到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之间的关系: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即平均收益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随着垄断厂商销售量的不断增加,他的平均收益是不断下降的。这就意味着,在垄断厂商的每一个销售数量上,其边际收益一定小于平均收益。因为只有当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时,平均收益才能显现出下降的特征。由此可得出结论:在垄断厂商的任何一个销售数量上,他多销售一单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收益,总是小于这一单位商品的卖价即该销售数量上的平均收益。
(2)边际收益的定义公式是:,即边际收益是指厂商多销售1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总收益变化量。那么,当垄断厂商多销售1单位产品“总收益变化量”的变化可以从两方面来考
; 虑:①垄断厂商多销售1单位产品时,他得到了这1单位产品的卖价,即获得了“总收益的增加量”
②因为垄断厂商多销售1单位产品会导致产品的销售价格下降,垄断厂商出售全部产品所得到的
,而厂商多销售1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总收益总收益较以前减少了,即产生了“总收益的减少量”
变化量”等于以上两方面总收益变化量之和。
(3)以上的分析适合于所有非完全竞争厂商。因为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非完全竞争厂商销售量的增加都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所以,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平均收益(即卖价)。
8. 一个社会仅有L 和K 两种资源,现在生产衣服的MRTS LK =4,而生产食物的MRTS LK =3,那么该社会现有的生产状况是否有效率? 为什么? 如何改进?
【答案】(l )生产上缺乏效率。
(2)生产帕累托最优要求: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使用这两种投入要素生产的任何商品中都相等,即,由于衣服和食物两种商品的生产中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相等,因此不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3)由于生产衣服和食物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相等,因此生产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存在帕累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