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于8月28日至9月1日在日本的札幌赛区拉开战幕。本文以参加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从小组赛脱颖而出的六支球队中国与塞尔维亚、意大利、美国、日本以及巴西女排的五场比赛中的发球技术和接发球技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录像统计、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反复观看比赛,仔细分析数据并核对数据内容,对获得的统计资料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 1. 中国女排与其他各国女排在发球的方式运用上基本以跳飘发球为主要得分手段,其次是站立式发飘球,大力跳发球运用的较少。参加总决赛的六支队伍中除巴西队在与中国女排的比赛,其余四场比赛均有采用大力跳发的女排队员,如日本对的9号队员、意大利队的1号队员、美国队的15号以及塞尔维亚队的9号和2号。可见目前女排发球技术已有显著提高。 2. 统计数据中,大力跳发球技术的效果明显优于选用发跳飘球的选手,五支球队在比赛中均有采用大力跳发球技术的队员,如中国队的9号王一梅、意大利的1号索罗凯特,但就其发球的最终效果而言,她们在比赛中均有失误。且失误较多。 3. 五场比赛中发球均已跳飘发球为主要的发球形式,但是巴西女排的跳飘发球实力较所有女排队伍强,也说明目前我国女排的跳飘发球技术不具水平;中国女排的发球技、战术虽然具备一定的实力,但是技术发挥不够稳定,不具威力,整个比赛中的个别场次或局次出现过失误次数较多或是发球攻击力不强的现象,这与中国女排在比赛中的临场发挥有关。而且冠军队伍巴西队虽然这支队伍中没有人采用大力跳发球技术,但发球准确性与发球到位率是相当高的,这是值得中国队与其他世界强国需要努力学习、深刻研究的。 4. 对于世界高水平的排球运动队在排名前十名的,她们的一次进攻是很接近的,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的接发球的质量特别好。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与总决赛中其他各国女排接发球任务主要是由主攻、接应和自由人来承担,但对于个别主攻接发球到位率较低,不能保证一攻的实施效果,这成为中国女排接发球技术环节上的致命弱点,以至于一攻质量与防反球质量不能够保证。最后结合总决赛中各个国家发球技术,总结出完整的发球战术,以及根据中国女排的接发球站位而小结出的接发球战术。 5. 针对结论提出如下建议:排球运动可以说是一个攻守交替、技术均衡全面的比赛项目,所有技术中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比赛中的第一次进攻,而接发球就成为第一个防守,如果在这场防守战役中我们能提高一传的质量,那么,在这一瞬间防守的队伍转化成主动进攻、积极拿分的一方。中国女排应该保持自身特色和优点时积极主动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应该在发球速度、力量与世界女排强队相看齐,中国女排应该在发球的攻击性方面下大的功夫。提高接发球的稳定性,尤其是主攻手接发球质量。提高全队整体的发球质量与发球实力,最大限度的破坏对方一传,瓦解对方的有效一攻,增强发球攻击性为防守反击创造条件;根据中国女排接发球站位以及接发球主要队员,总结出适时的接发球战术,增加接发球到位率且减少一传不到位率,以待提高一攻的成功率,为之后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