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
A. 真理的阶级性
B. 真理的客观性
C. 真理的可变性
D. 真理的具体性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因此,即使是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根本属性依然是客观性。
2.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 政治标准
B. 经济标准
C. 道德标准
D. 社会标准
【答案】B
【解析】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即不同的集团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同,不能用政治标准和思想标准划分阶级。同时阶级又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而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范畴。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引起的,阶级一旦产生出来,就要在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派生出各个阶级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
3.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答案】B
【解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 项,哲学不等同于各门具体科学,更不能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所谓“科学之科学”。C 项,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 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强调的是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4.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答案】B
【解析】这是恩格斯的一个著名论断。“人的智力”属于认识范畴,“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说明改造自然界是实践,人的智力的发展即人的认识的发展,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 )。
A. 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原理
B.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答案】B
【解析】人民群众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并且通过在这个基础上所进行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以及精神领域等方面的活动,来创造历史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6. 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 )。
A. 主观性原则
B. 主体决定客体的原则
C. 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D. 客体依赖主体的原则
【答案】C
【解析】认识的主体性,是指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自觉地将自身因素即主体因素投入认识过程,融合或凝结于认识结果而使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主体属性。认知的主体性原则是指认识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遵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原则,人的主体因素的最积极调动和各因素功能的最充分发挥。
7. “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
A.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B.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c. 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答案】B
【解析】“抽象”是指理性认识。“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句话实际上也就是说“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为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后形成的。AD 两项,没涉及到感性认识的问题。C 项,表述具有片面性,因为抽象的东西未必是正确的。
8. 意识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是( )。
A.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B. 意识与客观世界无关
C.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D. 意识可以创造物质世界
【答案】A
【解析】意识活动是由客观世界引起的,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外部事物作用于感官器官,通过神经传导向大脑才会产生意识,人的意识不仅能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存在的东西,而且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或形象。
9. 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心想事成”表达的是一种意识的决定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10.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
A. 朴素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B. 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历史的唯心主义
C.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 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
【答案】C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