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医科大学广东皮肤病临床学院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蛋白聚糖。
【答案】蛋白聚糖是指由杂多糖与一个多肽链组成的杂化的大分子,多糖是分子的主要成分。
2. 抗毒素。
【答案】抗毒素是一类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体。能中和相应外毒素的毒性作用,机体经产生外毒素而致病的病原菌感染后即能产生抗毒素。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可丧失毒性而保持免疫原性成为类毒素,应用类毒素进行免疫预防接种,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毒素可以预防疾病。
3. cAMP
环化腺苷酸,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由于某些激素或其他信号分
【答案】CAMP 即
子刺激,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 TP 环化而形成。
4. 盐溶。
【答案】盐溶是指加入少量中性盐而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在盐浓度较低时,由于静电作用,使蛋白质分子外围聚集了一些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从而加强了蛋白质和水的作用,减弱了蛋白质分子间的作用,故增加了蛋白质的溶解度。
5. DNA 复制(DNA replication)。
【答案】DNA 复制是指亲代双链DNA 分子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以每条单链DNA 分子为模板,按照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出两条与亲代DNA 分子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分子的过程。
6. 脂肪肝(fatty liver)。
【答案】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肝脏被脂肪细胞所浸渗,变成了非功能的脂肪组织。脂肪肝可能因糖尿而产生;膳食中缺乏甲硫氨酸和胆碱而造成的脂蛋白合成的减少,其结果也会导致脂肪肝。
7. 脂类(lipids )
【答案】脂类是指脂肪、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8. 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
【答案】蛋白质工程又称第二代基因工程,1981年由美国基因公司Ulmer 提出,是指通过对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合理设计,利用基因工程手段生产出具有更高活性或独特性质的蛋白质的过程。
二、问答题
9. 请简要描述反义RNA 调控基因表达的基本机制。
【答案】反义译的直接抑制或与靶翻译功能。可能是反义
调控基因表达的基本机制分为三类。
直接作用于其靶
分子对
的SD 序列和(或)编码区,引起翻酶的敏感性增加,使其降解。
的
结合后引起该双链
与与靶
(1)转录前调控:
这类反义(2)转录后调控:反义
的SD 序列的上游非编码区结合,从而抑制靶
的上游序列结合后会引起核糖体结合位点区域的二级结构可直接抑制靶
的转录。
发生改变,因而阻止了核糖体的结合。
(3)复制前调控:反义
10 ,.比较蛋白质螺旋中的氢键和DNA 双螺旋中的氢键并指出氢键在稳定这两种结构中的作用。
【答案】
在螺旋中,一个残基上的羧基氧与旋转一圈后的(该残基后面)第四个残基上的旷氨基中的氢形成氢键。这些在肽链骨架内原子问形成的氢键大致平行于该螺旋的轴,氨基酸侧链伸向骨架外,不参与螺旋内的氢键形成。在双链DNA 中糖-磷酸骨架不形成氢键,而在相对的两条链中互补的碱基之间形成2个或3个氢键,氢键大致垂直于螺旋轴。
在螺旋中,单独的氢键作用力是很弱的,但是这些键的合力稳定了该螺旋结构。尤其是在一个蛋白质的疏水内部,这里水分子不与氢竞争成键。在DNA 中形成氢键的主要作用是使每一条链能作为另一条链的模板,尽管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帮助稳定螺旋结构,但在疏水内部碱基对之间的堆积对螺旋结构稳定性的贡献更大。
11.如何理解在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理论中论述的“来自酶与底物相互作用的结合赋予了催化反应的高效性和特异性”,并举例说明。
【答案】高效性:相当于化学反应需要有效碰撞,而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増加了酶与底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概率,酶与底物结合所产生的弱的结合能,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反应更高效。
特异性: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是特异的,这种特异性来源于酶与底物结合时所产生的构象改变,这又决定了酶和底物的相互识别的特异性,即反应的特异性。举例:溶菌
酶
存在于鸡蛋清和动物分泌物中,129个氨基酸组成单肽链,折叠成近球状,
底物为NAG 和NAM 相间排列或NAG 的单聚物。溶菌酶与底物结合,6个糖环,第3个必须是NAG , 其他糖环和酶形成氢键放能并导致第4个糖环D 由椅式转变为半椅式,其催化特征有明显的底物形变过程,包含微环境催化和广义酸碱催化。
12.计算下列溶液的
(2)【答案】(1)
与和
的反应为
与
的等体积混合液。
的等体积混合液。
与
等体积混合后:
此时溶液中有如下平衡:
根据公式
混合后溶液的
为
(2)Gly 和HC1的反应为
与
等体积混合后
此时溶液中有如下平衡:
根据公式
混合后的溶液为
13.如果用尿嘧啶-N-糖苷酶缺陷的大肠杆菌菌株(ung-)或dUTPase 缺陷的大肠杆菌菌株(dut-)
3
重复冈 崎利用[H]-脱氧胸苷所做的脉冲标记和追踪实验,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变化?请解释原因。
【答案】冈崎实验得到的DNA 标记片段不仅包括由于后随链不连续合成产生的冈崎片段,还包括由于dUTP 的参入而诱发细胞内的碱基切除修复系统切开DNA 链产生的DNA 片段。如果用
缺陷的大肠杆菌菌株
重复同崎实验,则参入的U 不能被尿嘧啶-N-糖苷
酶识别并切去尿嘧啶碱基,不会产生对内切核酸酶敏感的无碱基位点,因而实验只能得到由于后随链不连续合成产生的网崎片段,标记的DNA 片段数量减少。
如果用dUTPase 缺陷的大肠杆菌菌株
重复冈崎实验,则细胞内的dUTP 不会被dUTP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