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大致说来,从周代起,规定嫁娶时须行“_____”。
【答案】六礼
【解析】从周代起,规定嫁娶时须行“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 汉字演变的历史是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从金文演变到篆书,由篆书演变到隶书,由隶书逐渐转变为今天使用的_____和楷书。
【答案】行书
【解析】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行书和楷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其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3. 如果要查找古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四库全书》的_____部。
【答案】集【解析】《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编撰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经部”包括儒家经典以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 “史部”包括所有的史书以及研究、评论这些史书的著作; “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 “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它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
4. 中国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后可以成婚,女子行岌礼则为______岁。
【答案】15
【解析】古代男子年20行冠礼,女子年15行岌礼以示成年。
5. 明代以后,西方传教士东行来到中国,其先行者和奠基人就是意大利人_____。
【答案】利玛窦
【解析】利玛窦,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名词解释
6. 四合院
【答案】四合院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汉族、纳西族、白族广泛流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部分流行,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四合院的特点主要有:①院落四面均有墙壁,墙壁没有窗子,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院墙之内,与外面不相沟通,是封闭观念的符号; ②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排有严格的规定,是家长制的符号; ③专门设有堂屋,是中国人伦理的符号; ④四方房屋之下皆有檐下回廊,檐下回廊和天井成为各房成员交融感情的场所,是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倾向的符号。
7. 海上丝绸之路
【答案】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海外贸易所走的航路,它是路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丝绸之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汉书·地理志》所记的从西汉帝国的南疆到达印度洋的海路是最旱见于史书记载的海上航线:即从今越南北部、广东、广西港口出发,经东南亚抵达今印度东岸和斯里兰卡。后来历代海上丝路,可分三大航线:①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 ②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 ③西洋航线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其中,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四大港口。
8. 南陈北崔
【答案】南陈指的是明末画家陈洪缓,北崔指的明末画家崔子忠,二人均擅长人物画。“南陈北崔”又以陈洪缓最负盛名。陈洪缓号老莲,在卷轴画创作与版画创稿方面卓有建树,重要版画作品有《九歌图》、《水浒叶子》(叶子是行酒令用的酒牌)、《张深之正北西厢记插图》等。所绘人物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设色以艳衬雅,水石并用,富有装饰意趣。出神入化,尤善“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时辈的装饰意匠。陈洪缓还擅长工笔与写意花鸟,作品有《杂画册》、《莲石图》等。崔子忠所画人物,描绘精细,气息古朴,尤擅白描人物,颇有新意,代表作有《伏生授经图》、《云中玉女图》等。在人物画创作中,南陈北崔揉合晋唐五代传统与民间艺术传统,别树一帜,开辟出一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反映了明末清初书画艺术共同追求的一股时代风尚。多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形,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称得上是人物画史上的变形主义。
三、简答题
9. 道教与道家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案】道教是中国本土上产生的宗教。它正式形成时间晚于佛教。但渊源很早,有原始宗教、巫术和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方术”。东汉时出现了奉黄帝和老子为教主的“黄老道”,这是道教的前身。东汉末年的“太平道”是道教早期的派别。
(2)道教与道家的联系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所谓的“道”,也称“大道”。这是从道家那里借来的概念。以老子为教
主,认为老子是“道”的化身。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
(3)道教与道家的区别
①性质不同
道家是一种思想学说的代表,是士人道德自我修养的理论基础。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对未知世界的信仰,还有对现实生活中苦难的逃避和自我麻痹。
②理念不同
道家把“道”作为最高范畴,用以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道教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极,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认为,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道”化成。
10.何谓禅宗? 它的流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答案】(1)禅宗的内涵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宗派之一,是佛教中国化的最典型的产物。
①禅是禅那的简称,本义是思想修养、静虑定心,本为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宗派,产生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修行体系。禅的意义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称为作禅。它的特点就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因而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即可。
②禅宗谱系上以印度人菩提达摩为初祖,以历代传承的袭装和法钵为信物。后来禅宗分裂为南禅和北禅,其后,北禅衰落,南禅兴盛,成为禅宗主流。后来南禅分为五家七宗,流传广泛。
(2)禅宗的流传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①哲学史方面
禅宗把佛教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成主观唯心主义,儒道佛三家互相吸收,互相影响。
②文学方面
历代描写禅宗的诗文不计其数,禅宗宣扬心性,使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在文论史上主张以禅论诗,讲求诗歌创作要“物象超然”、“意境空蒙”,在文学史上也出现了不少侍僧。
③艺术方面
禅宗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绘画和雕塑。佛教传入中国,印度以及西域的石窟艺术也跟着传入。至于壁画,自佛教传入以后,以佛教为内容的宗教壁画大大发达起来,出现了像吴道子等著名的宗教画家。在表现手法上,释迈牟尼在印度的修行生活,加入了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使中国人在感觉上更为接近和亲切。
④语言词汇方面佛教的传播及其中国化,使佛语、佛典、佛渴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并失去了佛教含义而具有了社会含义,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惯用语。总之,作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意义深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