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17古代汉语新编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短语
【答案】短语是指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短语表示一定意义,是造句成分,可以单用,多数能单说。它可以分离,中间可插入别的成分。短语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可以按照功能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 而按照结构则可以分为联合式短语、动宾式短语、偏正式短语、主谓式短语和述补式短语基本类型。
2. 通用汉字
【答案】通用汉字的范围比常用字大,它是指一个时期的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汉字信息处理所需要使用的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则是指现代所需要使用的汉字,它不包括很生僻的、专门用于古汉语的用字,也不包括专业用字。
3. 合体字
【答案】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合体字有两种,一种是从组合的两个成分上来显示字义,如“伐”字从人从戈,表示以戈伐人。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会意字。另外一种是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一个字表示义类,一个字表示字音,如“河”为水名,从水可声。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形声字。
4. 句群
【答案】句群是指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的语法结构,又称句组。按照层次可以分为一层句群和多重句群。例如“历史是过去的事实。但我更认为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无终止的对话。”
二、简答题
5. 普通话连读变调有哪些规律?
【答案】普通话的连续变调是指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的现象。音节变调多数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在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
(1)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单念时调值是214,在语流的末尾时调值不变,在以下情况中的变调规律如下:
①两个上声紧相连,前一个调值从214-变成35。这种语音变化属于逆行异化。例如:
214+214——35+214水果了解领导
在原为上声现改读为轻声的字音前头,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
a.214+轻声—35+轻声:捧起等等讲讲想起
b.214+轻声—21+轻声:姐姐嫂子毯子奶奶
②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上声的变调视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而定,可分两种:
a. 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二个音节后,则前两个音节都变成35。
(214+214)+214-35十35+214展览馆手写体洗脸水
b. 后两个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一个音节后,则前两音节有21+35的变化:
214+(214+214)—21+35+214纸老虎有理想很勇敢
③如果连着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要根据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紧密度划分出语义停顿来,由语义停顿确定出音节段,再根据上述规律进行变调。如“理
想/美好”划分两段,念成35十21+35十214。
例如:
彼此/友好买把/雨伞
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④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
例如:
在阴平前首都北京统一女兵
在阳平前祖国海洋语言改良
在去声前解放土地巩固鼓励
在轻声前尾巴起来宝贝里头
(2)“一. 不”的变调
“一. 不”的变调也是普通话中较为常见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①“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
“一”念阴平(55), “不”念去声(51)。
例如:
不偏不!
②在去声前,一律变35。
例如:一样一向一定一块儿不怕不够不看不像
③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51, “不”仍读去声(51)。
例如:一般一边一年一成一手一两(变读51)
不吃不开不同不详不管不想(仍读51)
④“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的中间,读轻声。
例如:想一想拖一拖管一管谈一谈
来不来肯不肯找不找开不开
⑤“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
例如:
做不好来不了
(3)“七. 八”的变调
“七. 八”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35,也可不变,其余场合念阴平原调值55。
例如:七岁七块七路八岁八块八路(念35或55)
七天七成七亩八支八篮八两(仍念55)
6. 什么是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 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案】(1)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2)谚语是群众口语中通俗精炼、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3)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动宾式、偏正式和主谓式。
(4)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 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
(5)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①形式上:成语短小凝炼,多为四字结构; 谚语是一个固定的语句; 惯用语短小定型,大多为三字的动宾短语; 歇后语由“谜底”、“谜面”两个部分构成。
②结构上:成语结构凝固,不能任意创造; 惯用语成分之间可以适当插入其他成分; 歇后语可以根据表义的需要临时取材创造。
③意义上:成语含义丰富,一般浓缩了一句话或一个故事的意义; 谚语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经验,富有哲理; 惯用语通俗有趣,常常采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的联想; 歇后语“谜面”部分采用比喻或谐音的力法表述,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作出解释。
④风格上:成语庄重典雅、书面语气息浓厚; 谚语富含哲理,能在书面语、口语中自如地表达; 惯用语简明生动,口语色彩浓厚; 歇后语幽默活泼常见于口语。
7. 改正下列句子中实词方面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②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村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的。
③世界稀有雉类,和大熊猫一样获得中国国宝称誉的四川鹧鸪近年成倍减少,目前仅有两千多只,因此筹建四川鹤鸽保护区己迫在眉睫。
④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中见出更高度的深刻意义。
⑤这些女孩真是又漂亮又智慧。
⑥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⑦包装可以,但不能太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