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受众的“碎化”

【答案】受众的“碎化”是指资讯的获得不再执着于某个媒体的“全程依赖”,而是在不同方面、不同的环节上使用不同的媒体。碎片化与碎片化倾向伴随的是传播领域的分众化,但这并没有改变社会进步的趋势和潮流,它不过是除旧布新的一个必要的中介阶段。碎片化之下的真正含义,是在“分众”的背后新的“聚众”需求。先细分,再归聚。这样拥有的将是特征明确的目标传播对象群体,从而以最小的传播代价获取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将浪费掉的传播资源的传播效能重新找回来。受众碎片化对传媒产业的影响有:

①受众碎化是降低媒介受众与广告主目标消费者之间的重合度的重要力量;

②受众碎化使消费需求变得丰富,从而有利于促进节目产量的增加;

③受众碎化是大势所趋,使数据库营销广受青睐,同时也使广告媒体策划变得更为重要; ④在政策的允许下,承载信息的渠道将需求各异的受众分割成一个个专门市场。

2. 传播学研究问卷的构成

【答案】在传播学研究中,多数问卷的提问项目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①基本项目,内容包括答卷人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家庭人口等。了解这些内容主要是为掌握调查对象的背景,以便在数据分析时作参照。②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可以作为分析的辅助材料加以使用。③关于态度或意识的项目,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问卷的核心部分。

3. 集权主义理论

【答案】集权主义理论是西方的一种报刊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报刊必须无条件地为国家的最终目的服务; ②报刊必须掌握在聪明的执政者手中; ③为了国家的利益,必须严格控制信息的传播; ④报刊不能批评掌权者或者提出异议; ⑤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控制和检查。集权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国家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和权威性,通讯工具作为国家的奴仆,也必须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无条件地为国家的最终目的服务。集权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马基雅弗利、霍布士、黑格尔和特雷契克。

4. 刺激一反应理论

【答案】刺激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发出的信息能轻而易举让观众接受,这种理论被形象地称之为“枪弹理论”或“皮下注射理论”。“刺激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果强大的信念是该理论形成的基础。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刺激一反应理论”机制作用下任凭传播内容摆布,只要把价值、思想与信息直接“注射”到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身上,便可产生一种直接的、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的效果,因此,媒介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

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二、简述题

5. 受众对媒介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手段有哪几种?

【答案】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个人的信息反馈。

(2)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3)诉诸法律手段。

(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6. 人际传播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答案】人际传播(personalcommunication )是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问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也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人际传播的动机主要有:

(r )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个人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中,要保证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并据此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因此,人际传播的首要动机和目的就是获得信息。在社会生活中,有关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都是通过非正式的人际交流得到的。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人是社会动物,个人离开了他人、离开了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和协作,同样不能生存。社会协作是广泛的,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角色分担,也包括各种活动中的行动协调。世界上没有纯粹属于一个人从事的活动,许多看起来似乎是个人独立完成的工作,实际上都是建立在二人以上的多人合作和配合的基础之上的。要谋求与他人合作,就必须积极进行说明、解释、协商等各种各样的人际传播或沟通活动。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客观的自我认知是使个人能力得到恰当发挥的前提。一个人社会成就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自我意识的影响,而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和传播中形成的。除自我认知以外,相互认知也是确立有效的社会协作关系的重要条件。只有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社会协作才能顺利进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量的人际传播。

(4)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这里包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娱乐伙伴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调节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人际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能够帮助人们摆脱个人独处所产生的孤独感,逃避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寻求心理压抑的释放渠道等。

综上所述,寻求关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有用信息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建立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以及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个人从事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当然,人际传播的动机是复杂的,以上只是作为健全的、有理性的人际传播的一些基本动机。

三、论述题

7. 为什么说传播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意义与符号的两度“翻译”过程?

【答案】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的行为,符号是信息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意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将传播过程理解为意义与符号的两度“翻译”过程的原因如下:

(1)传播的过程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够相互沟通信息。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即交换精神内容。但是,精神内容本身是无形的,传播者只有借助于某种可以感知的物质形式,借助于符号才能够表现出来,而传播对象也只有凭借这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因此,传播的过程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符号化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者意义转换为语言、声音、文字或者其他符号的活动。符号解读是指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不仅如此,传播对象对传来的信息做出反应一一反馈的过程也伴随着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活动。

(2)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符号或者符号体系来交流或者交流意义的活动过程。

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者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这是一个极为广义的概念,在这里,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都包括在意义的范畴之中。意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传播,实质上也就是意义的交流。综上所述,传播的过程不仅仅是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同时也是互动双方通过符号或者符号体系来交流或者交流意义的活动过程,换言之,人类传播在现象上表现为符号的交流,而实质上是交流精神内容,即意义。因此,人类社会的传播过程可以理解为意义与符号的两度“翻译”过程。

8. 以网络论坛为例,简述你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理解。

【答案】(1)公共领域的涵义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向所有公民开放这一点得到了保障。在每一次私人聚会、形成公共团体的谈话中都有一部分公共领域生成。然后,他们既不像商人和专业人十那样处理私人事务,也不像某个合法的社会阶层的成员那样服从国家官僚机构的法律限制。当公民们以不受限制的方式进行协商时,他们作为一个公共团体行事,即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务有聚会、结社的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在一个大型公共团体中,这种交流需要特殊的手段来传递信息并影响信息接受者。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就是公共领域的媒介。

互联网时代,网络论坛中人们以匿名的方式平等交流,探讨公共事物和公共利益,自由结成小组和发表意见,是一种理想的公共领域。当讨论的问题事关文学时,便是文学的公共领域,事关政治时,便是政治的公共领域。

(2)公共领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