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专业硕士]之数据库系统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设有一个SPJ 数据库,包括S 、P 、J 、SPJ4个关系模式:

供应商表S 由供应商代码(Sno )、供应商姓名(Sname )、供应商状态(Status )、供应商所在城市(City )组成。零件表P 由零件代码(Pno )、零件名(Pname )、颜色(Color )、重量(Weight )组成。工程项目表J 由工程 项目代码(Jno )、工程项目名(Jmime )、工程项目所在

零件代码城市(City )组成。供应情况表SPJ 由供应商代码(Sno )、(Pno )、工程项目代码(Jno )、

供应数量(Qty )组成,表示某供应商供应某种零件给某工程项目的数 量为Qty 。请为“三建”工程项目建立一个供应情况的视图,包括供应商代码(Sno )、零件代码(Pno )、供应数 量(Qty )。针对该视图完成下列查询:

(1)找出“三建”工程项目使用的各种零件代码及其数量。

(2)找出供应商S1的供应情况。

(3)把对表S 的!NSERT 权限授予用户张勇,并允许他再将此权限授予其他用户。

(4)把查询SPJ 表和修改Qty 属性的权限授给用户李天明。

【答案】建立视图:

2. 请为三建工程项目建立一个供应情况的视图,包括供应商代码(SNO )、零件代码(PNO )、供应数量(QTY )。针对该视图完成下列查询:

(1)找出三建工程项目使用的各种零件代码及其数量;

(2)找出供应商S1的供应情况。

【答案】创建视图:

对该视图查询:

(1)查询三建工程项目使用的各种零件代码及其数量的SQL 语句为:

(2)查询供应商S1的供应情况的SQL 语句为:

3. 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4个特性。恢复技术能保证事务的哪些特性?

【答案】(1)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具有4个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续性。这4个特性也简称为ACID 特性。

①原子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的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②一致性: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当数据库只包含成功事务提交的结果时,就说数据库处于一致性状态。

③隔离性: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④持续性:持续性指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接下来的其他操作或故障不应该对其执行结果有任何影响。

(2)恢复技术保证了事务的原子性、一致性和持续性。

4. 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答案】完整性约束条件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满足的语义约束条件。

完整性约束条件分为六类:静态列级约束、静态元组约束、静态关系约束、动态列级约束、动态元组约束、动态关系约束。

(1)静态列级约束是对一个列的取值域的说明,包括数据类型的约束:数据的类型、长度、单位、精度等;对数据格式的约束;对取值范围或取值集合的约束;空值的约束;其他约束。

(2)静态元组约束就是规定组成一个元组的各个列之间的约束关系,静态元组约束只局限在单个元组上。

(3)静态关系约束是在一个关系的各个元组之间或者若干关系之间常常存在各种联系或约束,常见的静态关系约束有: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函数依赖约束。

(4)动态列级约束是修改列定义或列值时应满足的约束条件,包括下面两方面:修改列定义时的约束,修改列值时的约束。

(5)动态元组约束是指修改某个元组的值时需要参照其旧值,并且新旧值之间需要满足某种约束条件。

(6)动态关系约束是加在关系变化前后状态上的限制条件,例如事务一致性、原子性等约束条件。

5. 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

【答案】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六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1)需求分析阶段: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 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 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物理设计阶段:物理设计是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施阶段:在数据库实施阶段,设计人员运用DBMS 提供的数据库语言(如SQL )及其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往往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6.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答案】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1)硬件平台及数据库。由于数据库系统数据量都很大,加之DBMS 丰富的功能使得自身的规模也很大,因此整个数据库系统对硬件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①要有足够大的内存,存放操作系统、DBMS 的核心模块、数据缓冲区和应用程序;②有足够的大的磁盘或磁盘阵列等设备存放数据库,有足够的磁带(或光盘)作数据备份;③要求系统有较高的通道能力,以提高数据传送率。

(2)软件。①DBMS ; ②支持DBMS 运行的操作系统;③具有与数据库接口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系统;④以DBMS 为核心的应用开发工具;⑤为特定应用环境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3)人员。开发、管理和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人员主要是: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

7. 完整性规则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规则有哪几类?

【答案】(1)数据库的完整性规则由如下3个部分组成:

①什么时候使用规则进行检查(称为规则的“触发条件”)。

②要检查什么样的错误(称为“约束条件”或“谓词”)。

③若检查出错误,该怎样处理(称为“ELSE 子句”,即违反时要做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