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836分子生物学之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含子(intron )与外显子(exon )
【答案】内含子(intron )是指真核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又称插入序列(IVS ),只转录,在前体mRNA 加工时被剪切掉;
外显子(exon )是指真核基因中的编码序列,是一个基因表达为多肤链的部分。
2. SDS 电泳(SDS-PAGE )
【答案】SDS 电泳(SDS-PAGE )是指根据SDS 和还原试剂将蛋白质分子解聚后亚基的大小,在恒定pH (碱性) 缓冲系统中分离的方法,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质量。
3. 基因组学
【答案】基因组学是指研究生物基因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科学,研究目标是认识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进化, 弄清基因组包含的遗传物质的全部信息及相互关系。
4. Blue-white screening
【答案】蓝白斑筛选。蓝白斑筛选是指基于半乳糖苷酶系统的一种重组子筛选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很多载体都
携带一段来自大肠杆菌的
序列的宿主细胞。宿主经上述质粒转化后,
整近操纵基因区段的质粒之间实现了互补
活性蛋白质。由
互补而产生的操纵子DNA 区段,
其中有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调控序列和前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这种载体适用于可编码半乳糖苷酶C 端部分 基因在缺少近操纵基因区段的宿主细胞与带有完,产生完整 细菌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在生色底物存在时产生易于识别的蓝色菌落。而当外源DNA 插入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导致无互补能力的氨基端片段,使得带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色菌落。
二、简答题
5. 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tRNA 的种类都少于遗传密码子的数量,这些tRNA 是怎样识别全部密码子的?
【答案】根据摆动学说,在tRNA 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 密码子配对时,密码子第一位、第二位碱基配对是严格的,第三位碱基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摆动”,因而使某些tRNA 可以识别1个以上的密码子。这样,尽管tRNA 的种类少于遗传密码子的数量,但是这些tRNA 仍
然能够识别全部密码子。
6. 核糖体有哪些活性中心?
【答案】核糖体至少有5个活性中心:
(1)mRNA 结合位点
位于核糖体小亚基上,在肽基转移位点附近,其功能是结合mRNA 和IF 因子。
(2)A Α-tRNA 结合位点(A 位点):
即氨酰基位点,即受位,主要位于大亚基,是接受氨酰-tRNA 的部位。
(3)肽基转移部位(P 位点)
即供位,或肽酰基位点,主要位于大亚基,是与延伸中的肽酰tRNA 结合位点。
(4)去氨酰-tRNA 释放位点(E 位点)
位于大亚基,是延伸过程中去氨酰-tRNA 的释放位点。
(5)转肽酶活性中心
位于P 位和A 位的连接处,是形成肽键的部位。
7. 简述真核生物核基因mRNA 前体的剪接机制。
【答案】GT-AG 内含子的剪接机制:
(1)U1snRNP 识别外显子的5' 末端剪接序列,并与其互补而结合。U2辅助因子(U2AF )随后结合在分支点下游嘧啶区。某些剪接和调节因子将U1 snRNP 和U2AF 连在一起,组成E 复合物。
(2)U2snRNA 含有与分支点互补的序列,在其辅助因子帮助下结合其上,E 复合物转变为A 复合物。
(3)U4与U6和U5 snRNP 三聚体进入A 复合物后形成B1复合物,组成剪接体。
(4)U1 snRNP随即被释放,腾出空间,使U5 snRNP得以从外显子转到内含子,U6结合到5' 剪接点上,构成B2复合物。
(5)ATP 水解供给能量,U4与U6解离,U4 snRNP释放,U6随即与U2碱基配对,并自身折回形成发夹结构的C1复合物,U6/U2催化内含子序列中分支部位中腺苷酸残基(A )的2'-OH 攻击内含子5' 末端与外显子1连接的磷酸二酯键,剪下了外显子1,而腺苷酸原来己有以3' ,5'-磷酸二酯键相连的两个相邻的核苷酸残基,加上此2' ,5'-磷酸二酯键的连接后,形成了“套索”中间产物。
(6)U5 snRNP 与3' 剪接点结合,在U6/U2的催化下,已被剪切下的外显子1的3' 末端-OH 攻击内含子3,末端与外显子2之间的3' ,5'-磷酸二酯键,链断裂,内含子以套索形式被剪切下来,同时外显子1与外显子2连接起来。
AT-AC 内含子的剪接机制:与上述机制相似,但参与这类内含子剪接体的成分有所不同,除保留U5 snRNP外,以U11 snRNP和U12 snRNP取代U1和U2,分别识别内含子5' 剪接点和分支点,以作用于AT-AC 内含子U4atac 和U6atac 取代U4和U6催化转酯反应。
8. 人类基因组中具有编码功能的基因仅仅有3~5万左右,但是蛋白质种类超过10万种,请你说明其中的原因。
【答案】基因数目与蛋白质数目不对等,主要原因是:
(1)基因转录后修饰过程中的选择性剪切,使得一个基因形成了不同的转录本,翻译成多种蛋白质;
(2)蛋白质修饰作用,同一种蛋白质经过修饰以后,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存在细胞中。
9. 真核和原核细胞的启动子结构和功能及翻译起始的差异与共同点。
【答案】(1)原核和真核启动子结构和功能
①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点:启动子区长约40bp ,-10序列是几乎所有启动子都含有的一个6bp 的序列,该六聚体通常位于转录起点上游l0bp 处,共有的-10序列是TATAT , 通常称为Pribnow 框,是RNA 聚合酶的 紧密结合位点;-35序列是另一个在大多数启动子中都可以找到的6bp 序列,该六聚体一般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35bp 处,共有的-35序列是TTGACA ,是RNA 聚合酶对启动子的识别有关序列,对转录起始频率影响最大。
②真核生物II 类启动子的结构特点:真核生物II 类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25至-30bp 处的共同序列 TATAAA , 也称为TA TA 区(Hogness 框),相当于原核生物的-10区的功能;在起始位点上游-70至-80bp 处 还有另一段共同序列CCAAT , 这与原核生物-35区相对应,称为CAAT 区。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起始点上游区的结构比较
①原核基因启动区范围较小,一般情况下,TA TAAT (Pribnow 区)的中心位于-10〜-7, 上游-70~-10
区为正调控因子结合序列,-20〜+ 1区为负调控因子结合序列;真核基因的调控区较大,TA TAA/TA区位于 -30~-20, 而-110〜-40区为上游激活区。
②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上游只有TTGACA 区(-40〜-30)作为RNA 聚合酶的主要结合位点,参与转录 调控;真核基因除了含有与之相对应的CAAT 区之外,大多数基因还拥有GC 区和增强子区。
③原核生物RNA 聚合酶不需要大量转录因子参与,一种RNA 聚合酶能识别不同的结构基因;真核生物细 胞内由3种RNA 聚合酶,分别转录+同的基因,而且各自需要一系列转录因子参与转录起始。
(3)真核和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比较
①共同点:都需要核糖体大、小亚基,mRNA , 起始氨酰-tRNA , 翻译起始因子,GTP , Mg 等参与。
②不同点:
a.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翻译起始所需的起始因子不同,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为IF-1、IF-2和IF-3,而真核生物的起始因子为elF-l 、elF-2和elF-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