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胡政之
【答案】胡政之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1907年,他自费留学日本,回国后应聘任上海《大共和报》翻译、编辑、主笔,1915年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以消息快捷受到报界关注。1916年,安福系财阀王邪隆接办天津《大公报》,胡政之受聘为该报经理兼总编辑,曾亲自采访段棋瑞“马厂誓师”等重大新闻,蜚声于时。1918年欧战结束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是采访该会的唯一中国记者。后在上海组织国闻通讯社,在天津任新记公司《大公报》经理兼副总编辑,成为报界名人。
2. 《电信条例》
【答案】《电信条例》是中国历史卜第一个涉及无线电事敬的法律,1915年4月由袁世凯政府颁布。该条例明确规定,无线电器材属军用品,非经陆军部特别许可不得自由输入中国。同时,未经中国政府有关当局批准,不允许外国在中国境内私自设立无线电台,擅自收发无线电报。但是,无视中国主权的帝国主义列强根本不把这一法令放在眼里,私自输入无线电器材和私建无线电台之事不胜枚举。
3. 林白水
【答案】林白水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1901年任《杭州白话报》主笔,1902年赴上海,加入中国教育会,参与创办《童子世界》,并为《苏报》撰稿。“苏报案”后,林白水避往日本,旋回沪创办《中国白话报》。1906年,他再度赴日留学,专攻法律和新闻,是我国最早学新闻的留学生之一,辛亥革命后回国。1916年恢复办报活动,先后创办了《公言报》、《新社会报》(不久改名《社会日报》),自任社长兼总编辑。1926年因为在《社会日报》上发表时评《官僚之运气》,触犯奉系军阀,被诬指为“通敌有据”,惨遭杀害。林白水从1904年起就坚持用白话文写作,他写的新闻和评论,挥洒自如,辛辣尖刻,好议个人短长,或揭人隐事,故积怨于军阀,他的文章通俗浅显,颇能吸引读者,在当时新闻界有一定影响。
4. 《中华工商时报》
【答案】《中华工商时报》是1989年10月创刊的一份不同于其他报纸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完全走市场化的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令人耳目一新的版式、视角独特的文章、丰富开阔的视野使其一面世就获得了极大赞誉,引起中国政经界和企业界的关注,至年底时己经实现盈利5万元。坚持“民味、商味、海味”的特色,它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并波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成为他们观察中国内地经济问题的一个参照物。《中华工商时报》在短短几年内培养了大批经济报道和经
营管理人才,其中很多成为中国后来市场化经济媒体的掌舵者。
5. 《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
【答案】1938年6月,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成立,并出版该同盟的中英文会刊《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该刊的英文版由爱泼斯坦和贝特兰负责编辑,中文版由邹韬奋、金仲华等负责编辑,以宣传团结国际进步人士和海外华侨援助中国抗战为办刊宗旨,刊登了宋庆龄写的不少文章和致国际友人的信,还大量介绍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活动情况,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窗口。
6. 《急选报》
【答案】《急选报》是保存至今的两份明代报纸原件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万历八年(1580年)在北京出版,小册状,有报头,全部使用雕版印刷。正文部分逐个介绍被“急选”的162名官员的姓名、籍贯和被任命的官职。纸张和印刷的质量都不高,说明是为了抢时间草草印出来的。这份《急选报》没有注明出版单位和编辑发行人的姓名,很可能是民间报房的产物。它的被发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就已经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报纸了。
7. 中国电视公司
【答案】中国电视公司全名为“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视”,英文缩写CTV ,于1968年正式成立。该公司由中国广播公司投资50%,台湾地区各民营电台共同投资28%,工商文化界人士投资22%共同创办经营。公司成立之初,租用中广公司新建的广播电视大厦,1969年10月正式播出。1986年9月,中视迁入南港中视自建的电视大厦。该大厦为台湾地区设备最完善的电视中心。
8. 申时电讯社
【答案】申时电讯社是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通讯社之一,发起于1925年,正式成立于1928年。1925年,时任《申报》总经理的张竹平联络《申报》、《时事新报》两报的部分编辑,在工作之余将两报的各方专电加以编辑,发给一些报纸采用。这种办法受到欢迎,采用者增多,于是在1928年正式成立申时电讯社。1932年,该社与110多家报社签订了供稿协议,1934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和董事会,在北京、天津、汉口、香港等地设有分社。1937年上海沦陷时停办。
9. 《亚细亚日报》
【答案】《亚细亚日报》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后创办的御用报纸,是当时御用报纸中影响最大的一份。1912年在北京创刊,帝制分子薛大可担任主编,丁佛言、樊增祥、易实甫等任撰述。该报竭力低毁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袁世凯御用报纸中立场最顽固的一家。曾发表大量鼓吹帝制和拥戴劝进的文版、函电,为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大造舆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停刊。
10.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答案】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界统一战线组织,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全国性新闻记者组织。其前身是1937年由范长江、夏衍等人在卜海发起筹办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该协会还没有来得及开展活动,就被迫离沪迁往武汉,在武汉成立分会,1938年3月15日,该协会在汉口开会,决定改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邵力子、王芸生、于右任、叶楚枪、邹韬奋、郭沫若、张季莺、潘梓年等为名誉理事,范长江、钟期森、徐迈进为常务理事。“青记”除总会外,还在广州、香港、桂林、成都、重庆、延安、兰州等地设有分会,会员曾发展到一千多人。
11.《东方杂志》
【答案】《东方杂志》是清末时一份大型文摘月刊,于1904年3月在上海创刊,商务印书馆主办,创办时的主编人为徐坷和孟森。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主张“和平改革”。设有内务、外交、财政、教育、实业等栏目,分门别类地摘选国内外报刊的新闻、言论和资料。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该刊认为西方的道德观念己毁,强调要用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来救治西方的“物质文明”。《东方杂志》采取兼容并蓄的办刊方针,辟有各种专栏,评价东西方各种学说,并对时政进行评论,1948年12月停刊,历时45年,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文摘月刊。
12.《文汇报》
【答案】《文汇报》是上海“孤岛”时期创刊的著名抗日报纸,战后于1945年8月18日在严宝礼的主持下恢复出版,日出8开一张,不标刊号,以号外形式出版,至9月6日正式复刊,使用正式刊号,日出4开一张(后扩为对开大报)。该报声称为无党派色彩的纯商业性报纸,但实际上在政治上倾向国民党,不久后由于中共党员以及进步人士参加编辑工作而逐渐转向进步。
13.默多克
【答案】默多克(RupertMurdoch )是跨国报纸及影视实业家。他起家于澳大利亚,创办《澳大利亚人报》,后转战英美,他的摩下有久负盛名的英国高级报纸《泰晤士报》、大众报纸《太阳报》,控股英国天空广播公司; 美国《纽约邮报》,美国第四大广播网福克斯,执掌传媒帝国新闻集团。新闻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亦称为“默多克的传媒帝国”。默多克过度追求利益、报纸过度煽情的风格受到了西方新闻界的批评。
14.史量才
【答案】史量才是旧中国报业家,上海《申报》的总经理。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3年接办《申报》,1929年购进《新闻报》大部股权,意图组织报业托拉斯,受到挫折。九一八事变后,政治态度趋向进步,积极支持抗日运动。他举办申新通讯社,申报补习学校,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申报流通图书馆,出版《申报年鉴》,《申报月刊》、精制全国地图等,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引起国民党最高当局的嫉恨。1934年11月13日,被蒋介石派遣的特务暗杀与沪杭公路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