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人类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时期? 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
【答案】人类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管理思想、近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下:
(1)古代管理思想阶段
①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许多著作都有管理思想的概述。春秋时期杰出军事学家孙武的
《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管理上也有重要意义。此外,万里长城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留给世界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古代人民最后的管理实践。
②国外古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国外有代表性的管理活动主要有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立,和罗马天主教会的制度设立等。国外古代的管理著作最有代表性的四《汉莫拉比法典》。
(2)近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①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认为人都是要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经济人”,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斯密的思想,劳动分工是人们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结果。
罗伯特·欧文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首先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工人居住条件。
查尔斯·巴贝奇的利润分配管理思想竭力主张建立“利润分配”制度,工人可以按照其承担的工作和在生产中所作的贡献分到工)一利润的一部分
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定义了四项管理原则,遵循这些原则,会给工人和管理当局双方带来繁荣,工人们会挣更多的钱,同时管理当局会获得更多的利润。
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把管理看做一组普遍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该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还适应于军队或其他行政组织
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明确分工; 等级系统; 人员的任用; 职业管理人员; 遵守规则和纪律; 组织中人员间的关系; 职业定向。
(3)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
①行为科学学派及其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跨学科会议上正式被定名为“行为科学”。该学派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Y 理论等。
②现代管理学派及其理论
在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出现以后,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又出现了很多
新的管理理论,形成了许多学派。这些理论与学派在历史渊源与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形象地将其描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其中,主要的管理学派与理论有: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卡斯特和罗森茨维奇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以西蒙和马奇为代表的决策管理学派,以德鲁克和戴尔为代表的经验管理学派,以伯法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卢森斯为代表的权变管理学派。
2. 何谓工作分析? 它的作用是什么? 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收集工作分析信息?
【答案】(1)工作分析的定义
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位的日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便对职位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行为、条件、人员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确定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二是从技能和经验的角度确定应该招聘哪些类型的人来承担这一工作; 三是形成书面文件,即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
(2)工作分析的作用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它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企业招聘合格的员工,有助于确定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有助于确定实现公平报酬,有助于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确保所有的工作职责都落实到人。
(3)工作分析的方法
①资料分析法。为了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应当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料。这样就能对每项工作的任务、责任、权力、工作负荷、任职资格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调查奠定基础。
②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获取工作信息的一种比较好的力一法,经过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可以获得大量关于工作分析的信息。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调查面广; 成本低、速度快; 规范化、数据化。缺点就是问卷设计较费时、费力。
③访谈法。在收集工作分析信息进行访谈时,可采用尸种方式:对员工进行个人访谈; 对同工种员工进行群体访谈; 管理层访谈。
访谈时可拟订一份具有指导性的提纲,围绕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与范围和所负责任等内容进行。
④观察法。这是指在工作现场运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特点、性质、工具、环境等并用文字或图表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观察法适用于标准化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
⑤现场工作日记法。这种方法要求员下每天记现场下作日记,将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活动按照时间顺序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图景。
3. 如何选择配送路线?
【答案】可采用两种配送路线选择方法:
(1)穷举法找出所有可能的路线,比较各路线的距离,距离最短的路线为最佳配送路线。
(2)节约里程法①基本原则是:假设配送中心A 向B 和C 两地用户送货,彼此之间距离为a , b 和c ,如下图所示。如用两辆汽车分别向两地往返送货,其总行驶即离为:D=2(a+c)
图配送路线示意图
如用一辆汽车(假定车辆可一次装载两地的货物)
总行程为:
D=a+b+c则两种送货方案的节约里程为:
D=2(a+c)一(a+b+c)=(a+c一b )>0 进行一次巡回送货,其
②具体步骤:在实际应用中,首先计算出配送中心到各点以及各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再计算出各点相互间的“节约里程”; 然后按“节约里程”的大小和各点的收货数量或重量,在车辆载重允许的条件下,将可能入选的各送货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配送路线。如果一辆车不能满足全部送货要求,可先安排一辆后,再按上述方法继续安排,直到将各点全部连接在多条配送路线中为止。
4. 决策管理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干什么? 它对管理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决策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和詹姆斯·马奇。决策管理学派是在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观点主要有:
(1)管理就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都需要决策。
(2)以“满意标准”代替传统的“最优标准”。
(3)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拍板”的一瞬间。决策的过程至少应该分为四个阶段:提出制定决策的理由; 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 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选出最满意的方案; 对该方案进行评价。这四个阶段都含有丰富的内容,并且各个阶段有可能相互交错,因此决策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4)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反复出现和例行的决策,决策过程己经形成固定的程序和步骤。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种从未出现过的,或者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还不很清楚或相当复杂的决策。解决这两类决策的方法一般小同。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划分并不十分严格,因为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某些非程序化决策可以转变为程序化决策。
决策管理学派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石出。
5. 质量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以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