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石家庄经济学院国际金融(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金融危机

【答案】金融危机是指整个社会的金融体系运转失调而引发的金融大动荡。它集中表现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急剧地恶化。这些恶化的金融指标主要包括短期利率、证券、房地产和土地等资产的价格。同时,企业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金融危机使投资者基于资产价格急剧下降的预期而大量抛售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兑换成货币。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密切相关,货币危机通常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又会加剧或者诱发货币危机。

2. 可贸易品

【答案】

可贸易品是指区域间价格差异能够通过套利活动消除或减少的商品。一般来说,工业产品和不易变质的农业产品都属于可贸易品。可贸易品在经济活动中:首先,位于不同地区的该商品是同质的,也就是说不存在任何商品质量及其他方面的差别;其次,该商品的价格能够灵活地进行调整,不存在任何价格上的黏性。如果满足这样的条件,那么,若该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存在差异,套利者就可以在低价地区买入这种商品,然后在高价地区卖出以牟取差价。套利者的持续套利行为将不断改变两个地区的商品供求状况,使低价地区的商品价格上升,高价地区的商品价格下降。最后,两个地区的商品价格会接近。

3. 利率机制

【答案】利率机制与货币-价格机制和收入机制一样,也是在自由经济的假定下存在的。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的存量(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4. 汇率制度

【答案】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如规定本国货币对外价值、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关系、规定影

1973年以后,响和干预汇率变动的方式等。传统上,汇率制度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类;

汇率制度日益多样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将汇率制度分为钉住汇率制和弹性汇率制两种,后者包括浮动汇率制。

5. 信号效应

【答案】通过干预行为本身向市场上发出信号,表明政府的态度及可能将采取的措施,以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从而达到实现汇率相应调整的目的,这可称之为信号效应。

6. 外部冲击传导的收入机制、利率机制和相对价格机制

【答案】在开放经济之间,冲击传递主要有三种机制。

(1)收入机制。外国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使得外国国民收入的变动导致外国进口(即本国出口)发生变动,这会首先影响本国的外部平衡,然后通过乘数效应带来本国国民收入的变动。显然,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越高,本国的乘数效应越大,本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受外国收入变动的冲击就越大。由于绝大多数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商品贸易联系,因此这一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2)利率机制。利率机制对冲击的传导主要是通过国际资金流动进行的。当外国利率发生变动时,会影响外国资金的流入和本国资金的流出,改变本国的外部平衡状况,进而引起本国利率、价格的变动,最终影响本国的内部均衡。显然,国际资金流动的自由程度越高,这一机制的冲击传导效果就越显著。

(3)相对价格机制。相对价格机制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名义汇率不变但一国国内的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其二是名义汇率发生变动。由于实际汇率是由名义汇率和价格水平共同决定的,因此,上述两种变动都会引起实际汇率的变动,带来两国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从而影响贸易收支和国内均衡。

7. 离岸交易

【答案】离岸(Offshore )交易是指交易双方都是非居民的交易3离岸交易又包含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交易的实际发生地与交易的记录地相一致;第二种是交易的实际发生地与交易的记录地不一致。后一种交易是指交易实际发生在一地但却记录在另一地。例如,一笔发生在伦敦的欧洲货帀交易,记录在某太平洋或加勒比海的岛国上的一家公司账上。离岸市场最早形成于欧洲,故也称为欧洲货币市场,即在一国货币当局管辖之外的市场。离岸市场(offshore market)不是指某一市场的地理位置,而是相对于在岸(onshore )市场(传统的国内市场)而言,以区别市场中交易货币的性质。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领域出现重大变化,将特定货币的存放业务转移到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从而摆脱发行机构的管制和影响,人们将此类市场称作离岸市场。

8. 债务危机

【答案】所谓债务危机,是指一系列非产油发展中国家无力偿还到期的外债(通常是欠国际银行业的债务),由此不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债信严重下降,而且也使国际银行业陷入了资金危机,严重影响了国际金融业乃至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造成债务危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①旧殖民统治使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落后,在此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外债来弥补国内储蓄的不足和资金短缺以发展经济,但却因国内经济结构落后和基础设施不足而不能得到相应的产出。②国际市场上的比价体系长期被发达国家所左右。发展中国家因结构落后而以出口农产品、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十分低廉,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交换中处于不利地位,影响了它们的出口收入。③发展中国家因教育水平低下,专业人才不足,加之政局动荡,在国内宏观经济管理和外债管理上常有不当,由此

导致外债的使用效益不尽理想。④除了这三条根本原因外,石油输出围组织在1973〜1974年和1979〜1981年两次将石油价格大幅度提高,导致非产油发展中国家出现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是债务危机的直接导火线。

二、简答题

9. 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试判断正确否,并解释。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货币疲软是反映资金供大于求、市场利率下跌的一种货帀现象。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

币疲软,是货 币供给过多的结果,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市场物价有上扬的趋势。

(2)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恶化,因为有时,因生产和市场不 景气,经营者负债经营的收益率不高,也会产生货币疲软的现象,此时,就会立即转化为资金价格(市场利率)下跌。此时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发生恶化。

(3)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不一定就会恶化。当一国的货币疲软时,其市场利率对经济会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①成本效应。即利率通过影响资金的使用成本来决定它的作用。具体分为三种效应:

第一,投资成本效应,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决策和规模的变动,达到疏导和调节资金流向的效果。利率下降使 投资的成本相应下降,从而可以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増长。

第二,产品成本效应,利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流动资金的成本,从而决定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产品的成本降 低,产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相应降低,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持有货币的成本效应,这种成本效应有两种,一是持有货市而放弃的利率收入损失,二是因价格变动 引起的购买力的损失。

②利率的预期效应。即中央银行利率变动对人们预期产生的影响。对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的预期影响银行的利 率,从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货币疲软使人们对市场利率的预期会降低,人们不 愿再将钱存到银行,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消费与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増长。

③汇率效应。利率的变动对一国外汇市场起作用,使该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变动,从而影响国际收支。 一国的货币疲软,使该国的汇率降低,货币贬值,这会使该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国经 济的增长。

所以说,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是不正确的。

10.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是怎样的?

【答案】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功效在不同货币制度下是不同的,因此应分别考察不同货币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固定汇率制度按本位货币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国际金本位制度和以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面,分别分析两种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