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2岁,因单发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T1),行TURBT术后。若该患者肿瘤再次复发,且前壁、侧壁多发灶,影像学检查提示部分病灶T2可能,下一步最佳治疗方案为() A.再次TURBT术+术后丝裂霉素C灌注。 再次TURBT术+术后BCG灌注。 再次TURBT术+术后2~3周再行TURBT。 再次TURBT术+术后光动力学治疗。 膀胱全切术及原位肠道代膀胱术。
肥达反应的参考值为() 伤寒H<1:160;0<1:8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80。 伤寒H<1:80;0<1:16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80。 伤寒H<1:160;0<1:8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160。 伤寒H<1:160;0<1:4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80。 伤寒H<1:160;0<1:8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40。
女性,52岁,反复呕血2年,1天前突然又呕血,胃镜确诊为食管曲张静脉出血。体格检查:贫血貌,血压80/60mmHg,蛙状腹,脾肋下3cm,肝功能SGPT:120U(赖氏法),A/G比值为0.82:1,总胆红素(TB):35μmol/L。最宜采用()。 静脉注射止血药。 口服去甲肾上腺素。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限制性门腔分流术。 三腔管压迫止血。
患者男,52岁,因单发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T1),行TURBT术后。若患者选用表阿霉素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后肿瘤复发,再次TURBT术后仍提示为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T1),再次膀胱内灌注选用的药物最好为() A.阿霉素。 吡柔比星。 BCG。 丝裂霉素C。 米托蒽醌。
患者男,48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23年,间断心悸、气短14d”入院。患者23年前体检发现血压140/90mmHg,平素仅在劳累、紧张时有轻度头晕、头胀,无其余不适。无烟酒嗜好,平素工作较紧张,父亲患高血压、糖尿病。对此患者的治疗考虑()(提示:患者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均未发现异常,动态血压监测和肾上腺B型超声未做。) A.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B.开始药物治疗。 C.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开始药物治疗。 D.监测血压,暂时不予任何干预。 E.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根据血压情况再决定是否药物治疗。
患者男,56岁,因“浮肿2个月”来诊。
如果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考虑哪些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