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昆明理工大学J016自然地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上层滞水
【答案】上层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性质基本与潜水相同,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通过蒸发或向隔水底板的边缘下渗排泄,受水文因素影响强烈,水质极易受到污染。它由雨水、融雪水等渗入时被局部隔水层阻滞而形成,消耗于蒸发
及沿隔水层边缘下渗,常分布于砂层中的粘土夹层之上和石灰岩中溶洞底部有粘性土充填的部位。
2. 岩石圈
【答案】岩石圈是由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的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所组成的圈层。它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一一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变质转化。岩石圈可分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一大洋洲板块、南极洲板块6大板块。
3. 地面辐射
【答案】地面辐射是指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给大气的辐射方式。由于地表温度比太阳低得多,因而,地面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30微米之间,其最大辐射的平均波长为10微米,属红外区间,与太阳短波辐射相比,称为地面长波辐射。地面的辐射能力,主要决定于地面本身的温度,由于辐射能力随辐射体温度的增高而增强,所以,白天,地面温度较高,地面辐射较强;夜间,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较弱。
4. 流域
【答案】每一条河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就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流域一般包括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等地理单元,涵盖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水是流域不同地理单元与生态系统之间联系的最重要纽带。
5. 自然地带性
【答案】自然地带性是指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广义的理解认为,地带性包括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理解,主张地带性主要是指纬度地带性,即热量或温度随纬度而变更以及随之而引起的其他方一面的带状变化。纬度地带性在广阔平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而高大的山脉和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带性发生不规则的变异,海洋表层也有纬度地带性的表现。
6. 三角洲
【答案】三角洲是指河口段的扇状冲积平原。它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易有洪涝,同时,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的地区,且对形成石油和天然气也相当有利,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油气田都分布在三角洲地区。
7. 趋同适应
【答案】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生态环境选择,只有能适应环境的类型才得以保存下去的现象。其结果是使不同种的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发育节律上表现出相似性。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8. 大陆岛
【答案】大陆岛是指位于大陆附近,在地质构造上与邻近的大陆有密切的联系的岛屿。大陆岛本来是陆地的一部分,由于大陆的某些部分发生破裂或沉陷而被海水所淹没,使它与大陆分离,形成了岛屿。但它的基础仍固定在大陆架或大陆坡上。例如,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科西嘉岛、新地岛、格陵兰岛、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许多大陆岛常成列分布在大陆外围,形成弧形列岛,亚洲大陆东岸的弧形列岛最典型。
二、分析题
9. 谈谈综合自然区划方法。
【答案】(1)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是为了贯彻地域分异规律。但要使这些原则得以贯彻,又必须有相应具体方法来保证。1959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不仅确定了原则,而且确定了相应的方法:
①为了贯彻发生统一性原则,采用古地理法;
②为了贯彻相对一致性原则和区域共扼性原则,则采用类型制图和顺序划分与合并法; ③为了贯彻综合性原则,采用部门区划叠置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④为贯彻主导因素原则,采用了主导标志法。
这些方法在区划工作过程中是交替使用、相互补充的。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合理的。
(2)归根结底,就是两种方法,一是自上而下的划分,二是自下而上的合并法。
①顺序划分法一一“自上而下”的划分法
a. 必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进而划出主导标志→自上而下逐级划分。
b. 综合分析必然包含区域的演化史和特点的分析,也包含景观形态类似性和区域完整性分析。 c. 这种方法着眼于地域分异规律一一地带性与非地带性,按区域的相对一致性和区域共扼性划分出最高级区域单位,然后逐级向下划分低级的单位。
②合并法一一“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
a. 自下而上的合并仍要根据发生共同性、形态类似性和区域共扼性来进行。
b. 这种方法是从划分最低级的区域单位开始,然后根据地域共扼性原则和相对一致性原则,把它们依次合并为高级单位。
c. 在实际工作中,合并法通常是在土地类型图的基础上进行的。
10.迄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有生命,试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运动及自身行星物理性质说明这种优越环境产生的机制。
【答案】(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意义
①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海、陆、大气和有机体中的许多过程,都以这种辐射能为基本动力。
8②日地距离。地球距离太阳约1.5×10km ,这样的距离不近也不远,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
射比较适中,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高于水的冰点、低于水的沸点,大部分水以液态存在,为生命的孕育创造了条件。
(2)地球运动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意义
①地球自转的意义
a.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b.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c.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d. 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e. 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②地球公转的意义
a. 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
b. 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c. 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的重要意义。
(3)地球物理性质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意义。
①地球大小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意义
地球质量不大也不小,从而引力适中,形成了适宜的大气圈与水圈,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②地球形状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意义
a. 日地平均距离为14960×10km ,这样,就可以将投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视为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线射到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