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说明决定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形状和位置的因素。

【答案】(1)决定长期平均成本形状的因素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也称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是指在长期,厂商在产量不断增加且规模不断扩大的调整过程中,将首先经历规模经济阶段,然后实现适度规模,最后进入规模不经济阶段。在规模经济阶段,长期平均成本不断减少,即LAC 曲线下降; 在实现适度规模时,长期平均成本降至最低,即LAC 曲线达到最低点; 在规模不经济阶段,长期平均成本不断增加,即从C 曲线上升。所以,长期生产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规律,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的形状呈U 形特征,即先下降,达到最低点之后再上升。

(2)决定长期平均成本位置的因素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指,在长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生产所依赖的外部条件得到改善,使得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则称为外在经济。相反,如果企业生产所依赖的外部条件恶化,使得企业的平均成本上升,则称为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的变化,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的位置。当外在经济发生时,LAC 曲线的位置下移:当外在不经济发生时,LAC 曲线的位置上移。如图所示。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的变化只影响LAC 曲线的位置高低,它们不会影响LAC 曲线的形状。因为LAC 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企业生产的内生技术特征,而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由企业生产的外部因素变化引起的。

2. 有人认为,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之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会失效,你认为正确吗?

【答案】此种说法不正确。原因在于: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在增加变动要素投入量而保持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在产量达到某点后,继续增加变动要素的投入会引起该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产生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原因是,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在生产中有一个最优比例,当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小于这个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增; 当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大于这个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生产技术不变,即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的边

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技术进步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不会失效。技术进步只可能延缓边际报酬递减出现。

3. 一般均衡论的缺点是什么? 为什么它很少具有实际意义?

【答案】一般均衡论企图证明:供求相等的均衡不但可以存在于单个的市场,而且可以同时存在于所有的市场。但是,一般均衡论的证明要依赖于一些极为严峻的假设条件才能成立。这些假设条件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往往并不存在。假设包括:

(l )完全竞争的假设。现实世界中不存在这种市场。

(2)回避规模收益递增的假设条件。在现实的世界中,虽然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减和不变的情况,但收益递增的事例大量存在。事实上,递增的情况很可能占有决定性的地位; 世界各国的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的事实可以证实这一点; 企业规模的扩大正是为了取得收益递增的有利之处。因此,排除收益递增的情况的假设条件不但不符合事实,而且还和事实背道而驰。

(3)拍卖人的假设。瓦尔拉斯均衡和现在的一般均衡论都只有依赖于这一假设,才能保证均衡价格的存在。其原因之一在于:这一假设条件意味着,在拍卖人最终喊出能使市场供求相等的价格以前,当他喊出能使供求逐步趋向于相等的调节价格时,参与交易的人只能报出他们愿意出售和购买的数量,但不能据此进行实际的交易。这一限制是必要的,因为一般均衡论要求一切市场在同一时间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如果容许参与交易的人在非均衡价格下进行交易,那就不能保证一切市场在同一时间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也就不能保证一般均衡的实现。

从以上三个假设被违反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既然一般均衡论赖以成立的假设条件脱离现实已经达到很严重的程度,那么,该理论根据这些假设条件所取得的成果也必然是脱离现实的。

4. 简述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总收益的关系。

【答案】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提供该商品的厂商的总收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1)当E d >1,即需求富有弹性时,总收益与价格反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这是因为,当E d >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值是增加的。相反,在厂商提价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值是减少的。

(2)当E d <1时,即需求缺乏弹性时,总收益与价格同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这是因为,当E d <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值是减少的。相反,在厂商提价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值是增加的。

(3)当E d =1时,总收益和价格的变动没有关系。这是因为,当E d =1时,厂商变动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价格的变动率是相等的。这样一来,由价格变动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

减少量刚好等于由需求量变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或增加量,所以,无论厂商是降价还是提价,销售收入值是固定不变的。

二、计算题

5. 某寡头行业有两个厂商,厂商1为领导者,其成本函数为C 1=13.8Q1,厂商2为追随者,其成本函数为C 2=20Q2,该市场的需求函数为P=100-0.4Q

求:该寡头市场的斯塔克伯格模型解。

【答案】对于寡头2来说,其利润等式为:

寡头2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从而得出寡头2的反应函数为:。

整理得:。

厂商1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Q 1=115.5。将Q 1=115.5代入寡头2的反应函数,得Q 2=100-0.5×115.5=42.25。

将Q 1=115.5和Q 2=42.25代入市场的需求函数,可得P=100-0.4×(115.5+42.25)=36.9。 故该寡头市场的斯塔克伯格模型解为:Q 1=115.5,Q 2=42.25,P=36.9。

6. 假定q 为产量,垄断生产者S

采用成本函数为

的技术B 进行生产,相应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

场需求。试求:

(1)若垄断生产者S 的市场垄断地位始终不可能受到威胁,则S 公司应该采用何种生产技术? (需要具体说明理由。)

(2)若垄断生产者S 采用问题(1)选择的技术进行生产,生产相同商品的竞争对手T 采用成本函数为

的取值范围如何?

【答案】(1)生产者S 的边际收益MR=24-2Q,技术A 的边际成本MC=8,由利润最大化条件为MR=MC可得24-2Q=8解得Q=8,则利润

以上分析表明,采用技术B 会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垄断生产者S 肯定会采用技术B 。

将寡头2的反应函数代入寡头1的利润函数,可得:

的技术A

或成本函数为与Q 为市场价格与市F 为某个常数,的技术进入生产者S 垄断的市场并与之展开竞争,生产者S 与T 的竞争遵循古诺模型,则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为多少? 生产者S 与T 的利润各为多少?F 。 技术B 的边际成本MC=2,由利润最大化条件为MR-MC 可得24-2Q=2,解得Q=11,

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