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9世纪末,康有为上书清帝,请求变革服饰习俗:“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A . 变易服饰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推动中国发展
B . 近代服饰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
C . 断发易服本质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
D . 近代风俗演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过程

据统计,广州对英贸易从1844年的3340万美元下降到1849年为1930万美元,1855年时为650万美元,较1844年时减少了80.5%。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海禁政策的限制。 开放五口通商的影响。 民族工业的抵制。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他们“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实业救国,创办民族工业。 向西方学习,采用机器生产。 寓强于富,创办民用工业。 主张兴民权,倡导君主立宪。 《上海洋场竹枝词》载:“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即ABCD)口头禅„„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这表明在近代上海()①新式交通工具和报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②思想开放人士比较崇尚西方生活方式③西方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习俗观念④多元化与西方化已成为都市生活主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本月十四日(指1907年1月27日)下午5时,有陆军部某大臣自天津乘火车晋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而一种媚气自生,身不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请大人安。’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之而已。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摘自《大公报》1907年2月3日。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最能说明() 新政在礼仪方面的某些变革有效改变了社会风气。 封建官员提倡新政只是做样子,内心无意推行。 巡警为公职人员,仍需务必遵守公务礼仪规范要求。 新政虽促进社会革新,但观念的变革是渐进的。 9世纪末,康有为上书清帝,请求变革服饰习俗:“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