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学位]之农村社会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世界农村社会学大会有什么样的地位与作用?
【答案】(1)世界农村社会学大会是由国际农村社会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Rural Sociology Association ,IRSA )负责举办的学术性会议。国际农村社会学联合会是欧洲农村社会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Rural Sociology,ESRS )和美国农村社会学会(Rural Sociological Society,RSS )中许多成员开展大量国际合作和共同愿望的产物。
(2)世界农村社会学大会针对促进社区的建设,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球共同抵抗风险,在全球化世界构想中繁荣农村的未来等议题召开学术会议,致力于促进农村的发展。
2. 城乡文化交流有何特征?
【答案】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乡文化交流的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就目前的城乡文化交流而言,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随着人口流动加快,城乡文化交流正进入一种持续的和广泛的状态。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其结果是农村文化从表层到深层正在经历一场“革命”。
(2)城乡文化交流中,形式上出现多样化。
过去以政府为主导的形式现在有些情况下还有必要,但已经不是主要形式,而且在减弱,相反民间的组织或个人在这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3)农村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为城乡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性基础。
就农村地区而言,在同城市文化交流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物质基础,就不可能把握文化上的主动权。
(4)加快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城乡文化交流中农村文化再建的一个关键因素。
对于农村群体而言,即使有城乡文化交流,也不可能顺利地达到其预先所设定的文化目的,因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完善城乡文化交流的根本保证。
(5)城市文化在城乡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增大和范围扩大。
现在作为主体的组织或个人多数是在一种经济目的的驱使下,去农村地区拓展领域。
3. 结合实际,谈谈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
【答案】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农民负担重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民负担己得到明显减轻。但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
新问题,农民负担仍然比较重,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农民负担的内容已由“税”转化为乡村组织运转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农村公益事业维持费。当前我国农民负担己不再是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农业附加税等内容,而是乡村组织运转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农村公益事业维持费。这些是涉及农村公共利益所需费用,但是也为乡村干部以新农村建设为名,以农村公共利益为名,加重农民负担找到了借口。
(2)农民负担的形式主要从“征收”转变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当前农民负担的形式不再是征收的方式,而是采用“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力式。
(3)乡村债务负担严重,农民负担面临强大的反弹压力。
乡村负债严重,不仅旧债无力偿还,而且新债务还在不断地増加,这些不但攀升的乡村债务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负担。
(4)“三乱”现象屡禁不止。
近年来,普遍存在着不经过审批手续而向农民强加费用的“三乱”现象(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且屡禁不止,这些都是压在农民身上的大山。
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现阶段农民负担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其表现包括:
①农民负担的增幅超过了农民纯收入的増幅,且居高不下。
②农民的合理负担分配不均:
a. 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负担相对较重,因为这些地区农业省份相对集中,第二、三产业部门不发达,地方政府常以加大对农民的提留和统筹来调节社区经济收入分配。
b. 从事不同产业的农民发展不平衡,低收入阶层农民负担较重,尤其是负担按田亩计算时,这种差异更明显。
4. 农村教育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1)农村教育的地位
农村教育是旨在使农村人口获取知识与劳动技能、现代公民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教育。农村对于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农村教育的意义
①农村教育应立足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农村人口素质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教育发展落后。要使农村摆脱贫困,必须促使其经济形态发生转变,而实现其经济形态转变的唯一途径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而提高农村素质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教育。总之,要通过农村教育促进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农村教育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农村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和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战略的根本措施。大力
发展农村教育,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根本,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是一项带根本性的长期的战略任务。
③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农民的转岗培训、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农村教育的诸多内涵归结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教育可以帮助提高农民的人口素质,改进教育观念,培养农民自身的技能,不断増强自身竞争力,更好的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作出贡献。
5. 什么是农村?农村社区有什么特征?
【答案】(1)农村的含义
①农村的概念
农村是指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以农业为主要职业的居民聚居地。农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由采集生产方式进入农耕生产方式、人类需要定居生活之后产生的。
②农村的特点
与城市相比,农村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a. 自然生态方面,农村地域广袤,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依存性强;
b. 人文生态方面,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人力资源素质偏低,但在相对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中是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比较和谐;
c. 谋生职业方面,以广义的农业为基本职业;
d. 动态方面,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长期变迁缓慢。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而加速。
(2)农村社区的特征
农村社区一般指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相区别,有五方面的特征:
①人口密度稀疏,同质性强;
②经济活动简单,自给自足性强;
③组织结构简单,职业分工简明;
④家庭起重要作用,血缘关系浓厚,邻里关系密切;
⑤风俗习惯成训,民间宗教意识较深厚。
6. 我国农村的生育文化发生了哪些改变?
【答案】生育文化是指人们在生育及相关活动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和相应的规范制度,即人们在婚姻、家庭、生育、节育等活动中形成的思想理沦、价值观念、知识能力、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农村社区的生育文化既有所保留和继承,同时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主要发生的改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