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二元”社会结构
【答案】“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2. 越轨行为
【答案】社会越轨又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3. 人口老龄化
【答案】人口老龄化或老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的过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的增多,而且也是老年人的老龄化过程,即在老年人中,高龄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口的增多,同时也是其他年龄结构人口比例下降的过程。
4. 社会制度(社会设置)
【答案】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它既不是某个单一的规则或办事程序,也不是针对全社会总体的社会根本制度,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等具体的活动领域中,支配人们行动的规范系统。社会制度的构成包括:①社会价值观; ②社会规范体系:③权威与地位结构; ④社会机构与设施。
5. 角色认同
【答案】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前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角色认同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一个人长期活动、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角色的有效性常常不是永恒的。
6.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五种类型:①初始社会化:②预期社会化; ③发展社会化; ④逆向社会化; ⑤再社会化。
7. 无讼(费孝通)
【答案】“无讼”一词源自孔子语:“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意思是我审判案件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的目标在于使人们不争讼。无讼现象是在古代中国很有影向法律诉讼观念,甚至时至今日它还在广大的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着。简言之,就是说,人们在发生纠纷时不主张利用诉讼法律来解决问题,而是利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等观念来调节协调。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是推行法律和法庭,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己先发生了。
8. 虚拟社区
【答案】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 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简答题
9. 试述默顿“中层理论”主张的含义。
【答案】(1)中层理论的含义
默顿提出,社会学理论是指逻辑上相关并与经验相符的一组命题。而“中层理论”是指“介十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而统一性的理论试图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中的一切观察到的一致性”。
(2)默顿认为中层理论具有六个特点
①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中层理论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更接近于构成可验证的命题的观察资料。
②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如参考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等都属中层理论。
③中层理论可以融入到社会学理论系统中去,即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④中层理论区分出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
⑤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⑥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3)根据默顿的中层理论观点,社会学理论要有所发展,第一步是先要建立具体化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以可接受经验验证的假设为基础的。接下来才可建立综合性的概念体系,而不应急于提出宏观大理论。
(4)默顿并非主张不去发展综合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而是认为,社会学要达到此月标,必须重视科学研究的阶段性和知识的积累性。
10.社会互动的类型。
【答案】社会互动的类型主要包括:
(1)一人互动、二人互动与多人互动(根据参与人数划分)
①二人互动关系可以获得在其他任何社会形式中不可能存在的亲密感情和独特性。
②当三人组中有两人发生冲突时,由于相互关系的不同,第三者可能扮演多种不同角色,主要有:
a. 中间人,以局外者的身份、公平和客观的态度来调解双方的冲突;
b. 二仲裁人,冲突双方都认可、能以公平的态度做出解决冲突的最后决定;
c. 从中渔利者,利用两人实际的或潜在的冲突来获取个人利益的人;
d. 分裂者和征服者,故意挑起和助长两人之间的冲突以便从中获利。
③在多人关系中,会形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网络,互动形式更为复杂。在大型群体中,个人面对的不仅仅是其他个人,而是似乎超越了个别成员之上的客观结构。在正式组织中,往往会形成明确的分工和严密的组织规范来制约人们的互动。
(2)人际互动与群体互动(根据社会互动的主体类型划分)
①人际互动是作为行动者的个人之间有意识、有目的的相互作用过程。
②群体互动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群体成员不是以个人身份出现,而是作为群体的代表出现,其行为方式也较为正式。
(3)熟悉情境互动、工作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根据互动的目的划分)
①熟悉情境互动,是指熟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情境,交往双方没有特定的日的,较为随意,没有必要严格遵守规则或社交礼貌。
②社交情境互动,是在社交场合中发生的,人们往往为了互动而互动,并无其他的日的。其互动过程也有一定的情感投入,有助于促进关系的发展。
③工作情境互动,是人们在工作场合和工作时所进行的互动过程。此情境中人们的行为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