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探讨人类对不同语义范畴类别在差异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是( )
A. 二因素设计
B. 四因素设计
C. 二水平设计
D. 四水平设计
【答案】A
【解析】该研究设计中有两个自变量(语义范畴类别和危险性概念),每个自变量都有两个水平,属于两因素的实验设计。
2. 霍尔瓦一多尔曼仪常用于测量( )。
A 深度知觉
B. 时间知觉
C. 活动知觉
D 似动知觉
【答案】A
【解析】霍尔瓦一多尔曼设计的深度知觉仪也称霍尔瓦一多尔曼知觉仪,是用来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主要用来作为一种选择测验以淘汰那些不符合深度知觉要求的航空候选人员。
3. 斯腾伯格(S.Sternberg )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 加法反应时法
B. 减法反应时法
C. 简单反应时法
D. 选择反应时法
【答案】A
【解析】加法反应时法由斯腾伯格在减法反应时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加法反应时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中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如果这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斯腾伯格采用加法反应时法来探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结果发现个体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
方式是自始至终的系列扫描方式。
4.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随机呈现数量相同的靶子词,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左耳或右耳听到靶子词时,要分别做出反应,结果发现,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超过50%,且差异小明显,这一实验结果支持的注意理论是( )。
A. 衰减理论
B. 晚期选择理论
C. 资源有限理论
D. 早期选择理论
【答案】B
【解析】多伊奇提出的晚期选择理论认为多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信急加工瓶颈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只对重要的刺激反应,而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反应。
5. 费希纳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提假设是( )。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有效
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答案】B
【解析】费希纳定律是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是由韦伯定律发展而来,其前提假设是所有最小可觉差均相等。
6. 研究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是( )。
A.GO-NOGO 范式
B.PDP 范式
C.IAT 范式
D.DRM 范式
【答案】D
【解析】德泽一勒迪格一麦克德莫特范式(简称DRM 范式)是研究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通常向被试呈现多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词,也被称作关键诱饵,和与它相联系的15个学习项目组成。在测验阶段,让被试对呈现的词进行自由回忆和再认。结果发现,在回忆和再认测验中,被试将未呈现过的关键诱饵识别为旧词比率接近那些实际呈现过的词的击中率,即发生了错误记忆。
7. ( )是不准确的知觉。
A. 幻觉
B. 感觉
C. 错觉
D. 妄想
【答案】C
8. 在实验研究中,排除法可用来控制额外变量,但也可能导致研究效度的降低。它可能降低的效度是( )。
A. 内部效度
B. 外部效度
C. 构思效度
D. 统计结论效度
【答案】B
【解析】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而实验情景的过分人工化会使实验结果难以推广到其他现实情境中。
9. 莫里斯等人(1977)发现:在标准再认测验中,语义编码的项目比语音编码的项目更好再认,并且在韵律再认测验中,语音编码的项目比语义编码的项目更好再认。以下哪种记忆理论能够解释这一结果? ( )
A. 前摄/倒摄干扰理论
B. 加工水平
C. 迁移恰当加工
D. 双重编码说
【答案】C
【解析】按照加工水平理论,语义编码的项目比语音编码的项目的加工水平深,因此,在测验中应表现出更好的成绩,但是莫里斯等的实验,却证明编码操作的效应依赖于信息怎样呈现给被试或怎样被测试的。他们提出迁移恰当加工以代替固定水平加工。
10.在选择因变量的测定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其( )。
A. 稳定性、客观性、可辨别性
B. 恒定性、数量化、整体性
C. 情景性、整体性、可辨别性
D. 客观性、数量化、组织性
【答案】D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