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书

【答案】新闻书的发行周期比手抄新闻长,但它沿用了古代印刷书籍的办法,用铅字印刷,可以大量地发行。据现有资料,最早的新闻书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发行。新闻书在市场上设摊公开发售。内容以政治、军事为卞,兼有商业行情。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本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2. 第三人效果

【答案】第三人效果是指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其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效果。”另一个部分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效果—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3. 网络成瘾

【答案】网络成瘾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控; 行为乖张并伴随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身心病态; 在网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精神空虚、心情暴躁甚至会有暴力倾向等。网瘾症有五种类型: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超载成瘾、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视听成瘾。同时,网瘾症也会带来多种心理危害,包括以虚拟代替现实的交往方式错位,长时间沉溺网络所形成的孤僻、冷漠、不合群、无责任感等人格和人性的异化,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的多重人格和自我迷失,道德的失范和社会功能的退化,技术崇拜等。

4. 有偿新闻

【答案】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其实质是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进行权利和金钱的非法交易。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新闻领域的反映,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有偿新闻是任何意识形态,任何社会制度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不耻的行为。无论东方、西方,有偿新闻都是新闻职业道德所明令禁止的。

5. 《国闻报》

【答案】《国闻报》是指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是维新派在华北的舆论重镇,与上海的《时务报》南北呼应。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刊,主要创办者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严复。该报文字版内容包括上谕、路透社电报、论说以及国内外新闻等,另出有附张《京报》,社论主要出自严复之手。“以通外情为要务,,,该报尤重视外报选译和新闻采访工作,在伦敦、巴黎、华盛顿等大城市设特约记者,同时出版旬刊((国闻汇编》,主要译载西方社会科学论著和外文报刊的新闻与评论,曾发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学说,为变法提供了思想理论根据。该报大量及时地报道了百日维新。但因为出版地靠近政治中心北京,故言论甚为谨慎。戊戌政变后,该报借助日商招牌,大胆揭露事变真相,抨击清政府屠杀维新志士的暴行。

6. 全党办报

【答案】全党办报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行的号召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党报工作的方针和优良的办报传统。1944年由《解放日报》在社论中首次提出,后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全党办报思想。“全党办报”的内容包括:①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党组织要领导和指导党报的工作,要善于使用党报指导各地的工作; ②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党报,要阅读党报,要为党报写文章; ③党组织和党员负有推销党报,扩大党报发行量的责任; ④每个单位都要办墙报,增加报纸的数量。全党办报的思想,在党的早期办报活动中就有所实践和表述。

7. 新闻媒介的共性

【答案】新闻媒介的共性即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是指包括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①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机构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 ②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有一定的区别。

8. IPTV

【答案】网络电视(InteractProtocolTV )是指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或计算机)作为主要终端设备,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通过互联网络协议(IP )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一种崭新技术。IPTV 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交互功能,因此也被称为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 的实现形式主要是:通过上网的个人电脑; 通过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国内IPTV 发展还远未成熟,商业模式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二、简答题

9. 简述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的特点。

【答案】在现代新闻传播媒介中,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的覆盖面最广,受传者最多,影

响力最大,是最重要的传播新闻信息的工具。其各自的特点如下:

(1)报纸的特点

报纸是以版面空间的形式向读者展示新闻内容的一种传统的视觉媒介,其特点有:

①报纸源自杂志。报纸从期刊中游离出来,完全是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新闻手段与生产能力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

②主要刊载新闻和评论,新闻量大,时效性强。面向普通公众发行,有固定的名称,一般为散页装订。

③定期连续出版,一般每日出版,至少每周一次,价格低廉,出版速度很快,社会影响力大。

(2)期刊的特点

①与报纸相比,出版周期长,最短是周刊,周期长的有旬刊、半月刊和月刊等,并且印刷精美,装订成册,有封面。

②期刊以刊载时事性的文章和评论为主,比较深刻地反映社会的变化。

③期刊读者覆盖灵活,可以照顾大众的兴趣,又可以满足极少数人的需求。

④期刊内容庞杂,五花八门,各学科领域都有相应的杂志,并且便于阅读和保存。(3)广播的特点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与报刊不同,广播向受众提供的不是版面而是节目。各节目按时间顺序编排播出,有固定的节目名称。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象广泛。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场所、不同文化层次(甚至文盲)、不同收听条件的听众,都可以利用广播媒介。

②传播迅速。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在电波所及范围或导线所到之处,可以同时收到刚刚发生、正在发生的事件的信息,是当今人们最快获知新闻的媒介之一。

③功能多样。广播媒介的功能齐全,深受听众欢迎。它既传播新闻,宣传政策,引导舆论,又传授知识,提供娱乐和多种服务。

④感染力强。广播媒介靠声音传播,传真性强,提供听觉形象,常使听众“身临其境”,有很强的参与感。

⑤受众选择具有随意性和广泛性。受众在收听节目时,可以随时选择不同的电台,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听众都可选择广播媒介。

⑥选择性和保留性差。广播节目顺时播出,过耳不留,节目内容转瞬即逝,其选择性和保留性都比报刊要差。

⑦听众较为被动。报刊可以随时阅读,广播却要按时收听; 报刊内容自由选读,广播只能顺序收听。

(4)电视的特点

电视是运用电子技术传送声音、图像的一种新闻传媒。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传播媒介,具有鲜明的特点:

①视听兼备。电视媒介为观众提供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使人易于接受和记忆。这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