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学位)教育科研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所具有的特点。
【答案】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抽象概括性与间接性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思辨性色彩-是在纯理性的超越感性经验水平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来间接地把握教育问题。
(2)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这里的多样性指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需要从多方面、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教育问题。而人们在进行研究时,也总是根据不同的哲学观建构起一定的理论模型,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解释和说明教育现象,从而形成了众多的研究学派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表现出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理论研究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形成不同教育观点和理论流派的论争,使人们的思想不致僵化,有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但是这里需要我们正确处理“一”与“多”、“确定”与“不确定”的关系,要形成确定的、清晰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关键在于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3)层次性
理论研究具有结构体系的层次性。根据概括程度的不同可区分为经验的和理论的两个层次。经验性层次,是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单纯排列与分类,进行各种事实的积累过程,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经验概念(经验定律)。
(4)超前性与继承性
,还教育理论的发展,无论是表现为外延式扩展(理论概括的延伸,应用范围扩展及具体化)
,还是纵向质变(新旧理论之间深刻的继是表现为理论的横向发展(新旧理论之间联系尚未暴露)
,都体现出批判性,突破和超越的意识,不满足现状的承性关系,旧理论作为一种特例包含其中)
进取精神。正是理论的更替,成为划分教育科学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但同时,理论研究反映出反复性、继承性特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历史的重演”。考察任何一种教育理论的内容框架及方法特征,都能找到以往理论的痕迹。
理论研究上的这种批判性与继承性,也说明理论研究不可能一次到位,一次研究可能只解决某一个问题。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需要不断地以新理论代替前一个理论。既保留原有理论中合理成分,又不断地发展这种科学成分,从而实现认识从低级向高级、从片面向全面的发展。
综合上面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别于实证研究,理论地研究教育,在
其直接意义上是以严密的理论体系的方式再现和阐释一定的教育现象及过程,是以一种带有总结概括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原则和理论框架作为形式系统,使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得以更深刻的揭示和合理的说明,这是一种理性研究的方法。
2. 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历史研究法在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在它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历史研究法将发挥重要作用:
(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这里,涉及到一个进行教育研究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思路,这就是:当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研究时,必须对该课题进行纵向的历史研究和横向的现实研究,也就是说,要从历史渊源和刚代背景两个方面得出更深刻、更科学、更真实的结论。
①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从历史过程中正确地截取特殊矛盾所经历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搞清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产生后对当时和以后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经过了几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得到改造与完善。正是通过纵向的历史发展进程的考察,提供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轨迹,体现从原因到结果的发展趋势。
②在进行历史研究的同时,要进行横向的现实研究,分析当前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为了回答新的挑战,该教育问题出现了什么样的新质特征和新的发展。
(2)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末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现实教育是历史的发展,与过去存在着相关或因果关系。大量事实说明,教育的历史现象、过程及规律经常反复莺演并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施加影响。通过历史研究,使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并提高科学化水平,也正由于此,不断的历史反思成为人类文明历史所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心态。
(3)通过历史研究还有助于我们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评判分析能力。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的历史研究,就不会产生真正的科学。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运用历史研究法来认识它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
3. 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案】(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如卢梭、福禄倍尔,强调个性研究,强调教育的内在因素;而赫尔巴特则强调社会的研究。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教育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不断发展完善,与此同时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大师和杰出的教育理论著作。
(2)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揉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或重思辨轻实践经验,或重局
部具体经验而轻理论思维,从哲学方法论角度分析,都是以分析为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二者的分歧反映了研究问题的深入,能否认识世界和如何认识世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成为研究的中心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认识论上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起着推动认识论发展的作用。同样,方法论上的演绎主义和归纳主义的对立,也推动着方法论,尤其是逻辑方法论的发展,成为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定。并且它们还相互促进着各自的发展”。
(3)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尽管这时的心理学思想还局限在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主要形式、方法上片面地以力学规律来解释心理现象等问题,但毕竟是使教育研究方法论在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步。无论是裴斯泰洛齐还是赫尔巴特,正是企图寻找心理根源来发现通过自然法则本身决定人类发展的形式,裴斯泰洛齐主张“教学的原则必须从人类心智发展的永恒不变的原始形式得来”。赫尔巴特从“多方面兴趣”的原理论证教学任务、课程,从观念的运动统觉原理论证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使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这正是他对教育科学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
(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当时,不少教育家开始进行教育实验,裴斯泰洛齐于1774年创办“新庄孤儿院”,进行初等教育新方法的实验研究。其后,德国的梅伊曼和赖伊创立“实验教育学”,首先把心理实验的方法直接应用于教育研究中。实验方法已不同于直觉的观察方法,它是变革现实的一种实践活动。实验方法的采用标志着教育研究方法的长足发展,尽管当时的教育实验方法还是验证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观点在教育实践中实施验证(假设一一实验)是笼统的、定性的,还没有严格的科学程序和分析手段。
二、论述题
4.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怎样处理好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关系?
【答案】(1)二者概念
定量研究是引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通过变换来判断研究对象诸因素的关联,最后用数值来表示分析研究的结果。它是对于研究对象的属性进行质量上的分析研究,是对于事物量的关系的研究。
定性研究是关于事物性质的研究,是根据研究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一现象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2)对于任何科学研究领域来说,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可以说是两种最基本的分析研究方法,无所谓孰好孰坏。在教育研究中,早期的定性研究对教育进行了系统的经验总结和深刻的哲学思辨,使人类积累了丰硕的教育智慧和财富。随后的定量研究超越了前期定性研究纯粹的哲学演绎和通俗的理性思辨的局限,促进了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技术化,给教育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3)二者也不可避免的带有局限性:用定量研究方法来研究教育,其局限性是在对许多问题的研究中,时常无用武之地,并且对于教育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一筹莫展,用数据等资料难以揭示教育活动内在的交互作用关系,并且由于教育现象是多层次的、复杂的,当人们力求做到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