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州大学教育案例分析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案】(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如卢梭、福禄倍尔,强调个性研究,强调教育的内在因素;而赫尔巴特则强调社会的研究。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教育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不断发展完善,与此同时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大师和杰出的教育理论著作。

(2)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揉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或重思辨轻实践经验,或重局部具体经验而轻理论思维,从哲学方法论角度分析,都是以分析为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二者的分歧反映了研究问题的深入,能否认识世界和如何认识世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成为研究的中心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认识论上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起着推动认识论发展的作用。同样,方法论上的演绎主义和归纳主义的对立,也推动着方法论,尤其是逻辑方法论的发展,成为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定。并且它们还相互促进着各自的发展”。

(3)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尽管这时的心理学思想还局限在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主要形式、方法上片面地以力学规律来解释心理现象等问题,但毕竟是使教育研究方法论在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步。无论是裴斯泰洛齐还是赫尔巴特,正是企图寻找心理根源来发现通过自然法则本身决定人类发展的形式,裴斯泰洛齐主张“教学的原则必须从人类心智发展的永恒不变的原始形式得来”。赫尔巴特从“多方面兴趣”的原理论证教学任务、课程,从观念的运动统觉原理论证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使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这正是他对教育科学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

(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当时,不少教育家开始进行教育实验,裴斯泰洛齐于1774年创办“新庄孤儿院”,进行初等教育新方法的实验研究。其后,德国的梅伊曼和赖伊创立“实验教育学”,首先把心理实验的方法直接应用于教育研究中。实验方法已不同于直觉的观察方法,它是变革现实的一种实践活动。实验方法的采用标志着教育研究方法的长足发展,尽管当时的教育实验方法还是验证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观点在教育实践中实施验证(假设一一实验)是笼统的、定性的,还没有严格的科学程序和分析手段。

2. 简述近些年来,通过思想路线的清理,我国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答案】教育研究成果在没有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并加以逻辑证明前,不应急于推广。也正是通过理论研究,使研究者对新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自觉辣入的具体研究和准确把握,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

如何更好地发挥理论研究的效能,重要的在于要科学地运用理论研究方法。我国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不少的经验教训。近年来,通过思想路线的清理,理论研究同样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从热衷于介绍、引进国外教育理论转到致力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

(2)广泛吸收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新方法,借鉴现代西方理论学派的合理思想,从而缩短了与世界教育理论研究水平的距离,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时代气息;

(3)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专注于对经典理论的诠释和某个思辨体系概念范畴的推演考察的封闭式研究模式,深入到教育发展的内部机制,并开辟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比如,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探讨现代教育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关系;与认知科学、思维科学的研究结合,探讨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与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的研究结合,探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数学、逻辑学、系统科学的研究结合,探讨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化问题等等。

正是理论研究的发展,迎来了建国以来教育科学的蓬勃发展。我国教育科学工作者要坚持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科学,就要特别重视科学的理论研究。

3. 古代中国研究教育方法论观点的特点?

【答案】(1)考察教育问题的立足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2)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4)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观点。

二、论述题

4. 试述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要求。

【答案】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要求:

(1)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新

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沦,从而区别于教科书。教科书是系统论述已确定了的科研成果的理论观点,全面叙述该学科的一般基础知识。而研究论文闸述的内容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前人所未知的”,或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新的材料、从新的理论高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要独立探讨,不能人云亦云,重复别人的工作。当然,所谓创新,不是说一篇论文从头到尾都要新。但要有一些新的开拓,要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发掘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创新,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①要用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或精确可靠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来证明科研成果。

②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无论是立论还是分析、论断,都要恰如其分,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③理论观点表述要准确、系统和完整。尤其是学术论文,是规范性的理论艾章,区别于新闻报道、小说、散文及政论文,必须强调科学性,严谨性。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就必须对研究中获得的大量的材料进行提炼、取舍,精选出最有价值、最典型的事实材料作为论据。如果不重视事实材料的论证作用,东拼西凑,空洞说教,铺陈现象,不加选择鉴别,集纳式的举例,同样是写不好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因此,如何处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是写好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关键问题。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王要问题在于如何选材。选材不是按研究者主观愿望任意。剪裁”取舍,而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要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主次;

②选取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使材料的量与质把握得当;

③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也就是说要鉴别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

④要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经过研究者对材料的正确、深刻、集中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提取论点,选择论据,概括出结论。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若干代入的不懈努力。每一代人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研究基础上往前推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因此,在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中,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吸收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的独立思考的关系。一方面不能自恃高傲,固步自封,无视前人与他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那种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不评、或者任意引伸发挥的做法也是欠妥的。

对引用的观点和文献,首先要搞清作者的原意,文献的内容的价值,从中挖掘实质性问题,从而加强论证的针对性。第二,要善于从众多的研究成果和史献中选择最典型的、富有说明力的材料。那种简单列举和大量堆砌的做法反而会降低引用材料的论证作用,并使文章臃肿拖沓。

(4)语言文字精炼简洁,表达要准确完整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语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所谓准确,是指忠实客观地反映现实,切忌浮华夸张。既不可以日常生活用语代替科学术语,也不可生造词语以免造成理解上的歧义。鲜明,无论要点、要义或要据,要清楚明白。生动,则要求语言要讲求文采,不要生硬地宣布真理。我们要在忠诚准确基础上讲文采,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更多的内容。我们应有好的文风,那种强词夺理、盛气凌人,或闪烁其词、言不达义,或人云亦云、言无新意以及言过其实和言不由衷,都是应该反对的。

总之,在学术论文或者研究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上的基本要求和规范。通过自身的修养对论文进行反复推敲修改。通过删烦去冗,字斟句酌,精雕细刻,使论点更加突出,论述更加严谨,文字更为简练。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整个科研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发展,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