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77社会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度与效度
【答案】(1)信度是指测量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社会现象的程度。简言之就是测量的一致性。若在同等条件下,对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其结果相同,那么测度是可信的。
(2)效度是指测量的内容是否同测量的要求(理论前提)相符合。测量的效度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测量效度是指所测量的指标内涵正是概念内涵,二者在内容性质上是一致的。
②测量指标应该尽可能涵盖概念,二者在程度上应尽可能重合。
2. 惯习
【答案】布迪厄用“惯习”来表述人类实践深层的社会结构与认知结构。实践过程中持久潜
,即是对在的行为倾向系统就是惯习,它存在于实践者的身体和行为之中,构成了一种“实践感”
实践的前认知把握。
3. 角色认同
【答案】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前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角色认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一个人长期活动、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角色的有效性常常不是永恒的。
4. 功能主义
【答案】功能主义又称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也代表着一种社会学研究的思想潮流,在20世纪的社会研究领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德、帕森斯、默顿等人。结构功能主义者是把社会看作一个类似于有机生命体的一个整体系统,它由各个子系统和具体部分组成,而每个系统和部分又承担着整体社会的一部分功能,正是以这些功能的发挥,使得社会整体得以存在,因此,他们从社会整体存在的必要性出发来分析个体行为和社会制度、社会现象,认为所有社会现象必然是某种功能性的体现,功能主义由此得名。
5. 总和生育率
,又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答案】总和生育率(TFR )
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一般指15~49岁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之和。总和生育率是度量妇女生育率的指标之一,是在度量分年龄组生育率基础上计算的妇女总体生育水平。它是衡量人口生育水平
的标准化指标。其计算方法为:总和生育率。式中,GFR 表示一般生育率,是度量妇女生育率的指标之一。一般生育率反映育龄妇女年平均生育水平。
6. 结构性流动
【答案】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从而造成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科技发展减少了农业人口,增加了城市人口。结构性流动是由外在原因推动的,不反映个人对这种流动所抱的种种态度。
7. 主文化与亚文化
【答案】(1)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力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亚文化的类别有:①民族亚文化:②职业亚文化:③越轨亚文化。
8. 公民社会
【答案】公民社会论主张一个介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的存在,认为这个领域的存在有其内在的价值,并在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提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团结、推动社会自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社会领域就是公民社会。
二、简答题
9. 简述社会化的基本类型。
【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的基本类型有五种:
(1)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它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2)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是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比如,学生在大学里进行的大量学习都是为将来在工作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做准备,这种学习过程就是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大量地发生在青年时期。
(3)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对于角色新的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比如,改革开放之后,
政府官员都要重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这就是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又称继续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就是逆向社会化。在传统社会
中,逆向社会化很少见。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变迁速度快,知识更新速度也快,一些成年人往往跟不上形势,他们要想不落伍,就必须接受逆向社会化。
(5)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但它并小一定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改造罪犯,让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是再社会化,是负面的、强制性的。而其他某些形式的再社会化,比如新兵入伍后要全盘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接受新的生活力一式,这虽然是强制性的,但却不是负面的; 一个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以后,可能也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这种再社会化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负面的,反而可能是主动的、正面的。
10.什么是分层抽样?
【答案】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特点是按某些特性先将总体分成K 个互不重叠
,其大小分别为N 1,N 2, ......N k ,从每个子总体中独立地抽取大小分别的子总体,或K 层(K 类)
为n 1, n 2, ……N k 的子样本。显然:
(1)分层抽样的分类
分层抽样可分为按比例分层抽样和非比例分层抽样。按比例分层抽样要求各层的子样本所占比例与本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相同。对于非比例分层抽样要求在对总体做统计推断时进行加权处理。
(2)分层抽样的主要原则
①当将总体全部元素划分层时,各元素不能遗漏、不能重叠; 各层的权数应该是可知的; 应该可以从所划分的层中独立地抽选样本; 以提高精度为目的设计分层抽样时,应该使层内元素同质性程度尽可能高,层之间所调查变量的差异尽可能大。
②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合理地选择分层标准。
③层数的确定要精心设计。
11.简述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答案】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
社会结构的高度分化和高度整合过程,其核心是一个社会的制度结构的变化,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制度,以此规范各种社会关系和引导社会行为。
(2)理性化
理性是指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照对象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对象世界,验证对象世界。具体地讲,是指人们在确定行动目标和采取社会行动时,为了实现更高的效率,对目标和所需手段(工具)进行的选择,这些工具和手段能产生较高的效率。
“理性化”的概念不仅仅是指文化价值观念,更重要的是指一种基本生活形态,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整个社会的“理性化”过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