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72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每搏输出量
【答案】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是指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量。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搏出量等于心舒末期容积与心缩末期容积之差值。
2. 氧通气当量
【答案】氧通气当量是指每分通气量和每分吸氧量的比率
率高。正常人安静时为在最大强度运动中较一般人低,呼吸效率高。 明肺通气的能力增加相对高于氧化代谢能力的增加。安静时的相同强度运动时,优秀耐力运动员的此值小说明氧的摄取效为这说
几乎不因训练而改变。在
3. 血压
【答案】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水银检压计测量血压,
单位是毫米汞柱
4. 相对肌力
【答案】相对肌力是指单位生理横断面积的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肌张力,又称比肌力。绝对肌力除以该肌的生理横截面积,每平方厘米的肌力平均值称为比肌力。
5. 氮的正平衡
【答案】氮的正平衡是指摄入的氮量多于排出的氮量时的氮平衡状态。这表明摄入的蛋白质,除用以补充分解了的组织蛋白外,还有新的合成组织蛋白出现,并被保留在机体中。对于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恢复期的病人,因机体内大量组织蛋白的新生成,往往会出现正氮平衡状态。
6. 稳态
【答案】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动态平衡状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交换、转变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稳态不是没有变动,而是通过调节机制能够消除不稳定变动而保持在目标值上。
7. 青春发育期
第 2 页,共 50 页 血压的国际单位用千帕表示
,
【答案】青春发育期是指岁的青少年,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灵的发育阶段。少年期是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该阶段的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的变化,以生长突增为青春发育期开始的标志,以性成熟为结束。其主要特点是
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
8. 月经周期
【答案】月经周期是指女子在性成熟后,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一次脱落、出血、修复和增生的周期性变化,也称女性生殖周期,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月经周期表现为卵泡的生长发育、排卵与黄体形成,周而复始。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作为一个周期,一般为28天。
9. 拉长收缩
【答案】拉长收缩是指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被拉长的收缩形式。拉长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离,又称离心收缩。
10.血液的重新分配
【答案】血液的重新分配是指运动时,心排出量増加,但増加的心排出量并非平均地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流量显著增加,不运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运动时血液重新分配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二、简答题
11.运动导致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的防治。
【答案】运动导致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1)热疗
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
痛和超微结构改变。
(2)静力牵张
在大负荷运动后,对参加工作的肌肉进行静力牵张,可有效地减轻肌肉的延迟性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关于静力牵张促进运动导致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的恢复作用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按摩
大负荷运动后的肌肉按摩,可有效地促进肌肉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的恢复。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按摩产生的机械压力导致血流加快、肌肉张力减少和神经兴奋性改变。
(4)针刺
研究发现针刺和静力牵张能显著地促进离心运动导致的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的恢复,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 3 页,共 50 页 可对运动所造成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运动前(一般为24小时)对受试者进行高温预处理,可使肌肉中的热休克蛋白浓度增加,减轻骨豁肌延迟性酸
12.血液是如何将
【答案】血液中的
血红蛋白形式(占由组织运输到肺部的? 是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方式运载的。其中物理溶解的约占化学结合的运输主要是碳酸氢盐形式(占而
)和氨基甲酸以化学结合形式运输的约占)。
(1)碳酸氢盐形式的运输 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
中进行,红细胞中生成的
以
的,因此,与解离出肺泡,排出体外。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
的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其中少部分与水结合形成碳酸。这一反应需有两条去路,一是与红细胞内的结合形成结合生成另一条去路是进入要碳酸酐酶的催化,血浆中该酶的含量极少,而红细胞内含量丰富,因此上述反应主要在红细胞顺浓度梯度进入血浆,与血浆中的红细胞中的不能透过红细胞膜结合成还原血红蛋白。在肺部,上述反应逆向发生,生成
能直接与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在组织中部分为氧离血红蛋白与
蛋白解离释放
出的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在肺部,解离释放成生成增多,促使氨基甲酸血红仅占总运输量的 但在肺部排入肺泡。这一反应很迅速,无须酶的催化,且为可逆反应。这种运输方式效率却占很高,在平静呼吸时,
虽然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量总量中,由氨基甲酸释放出来的
13.试述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试举例说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前准备活动的特点和重点。
【答案】(1)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
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适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协同调控全身各脏器机能活动,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以适应机体承受大负荷强度刺激的需要;
②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体温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进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有利于氧供应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
③体温适度升高,机体代谢水平提高,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加弹性,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④増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而造成热应激伤害;
⑤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
(2)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前准备活动的特点和重点答案略。
14.试述运动时各感觉机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1)人体运动时各机能均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些变化的产生与各感觉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分不开的。
(2)运动员在运动中是靠着视觉、听觉、位觉、皮肤感觉和本体感觉等来判断客观环境的变化和空间方位,同时感受身体各部位置的变化和整个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大脑皮质是综合了各感受器传入的兴奋后产生精确感觉的。
第 4 页,共 50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