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家庄经济学院统计学(同等学力加试)之土地资源管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回归预测法
【答案】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己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因而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应用回归预测法同时需要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相互关系密切的同时序列,如两组时间顺序相同的耕地面积与
,但这种相关不能农作物产量的时间序列。这两组时间序列之间应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
表达成完全确定的函数式。
2. 土地信息系统
【答案】土地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地形图、摔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统计处理、分析、评析、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下程。
二、简述题
3. 简述土地权利登记的内容和程序。
【答案】(1)土地权利登记的内容:
①确定权源
土地登记中首要内容是确定土地权利来源,弄清土地权利的性质,查明土地权利来源,即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最初取得土地的方式。具体包括:国家土地所有权来源,集体土地所有权来源,国有土地使用权来源,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来源。
②巨地权利主体
土地权利主体是指集体土地所有者、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使用者和土地他项权利者。 ③巨地权属界址
土地权属界址是指某一权利主体土地的位置和范围。反映在实地上,界址表现为界址点及其界标物,反映在调查簿册上,界址是各界址点的坐标或相对位置说明,反映在地籍图上,界址表现为界址点的符号、编号和界址点连线。
④土地用途
土地用途正常指土地权利人依照土地的特性功能和有关规定对其产权范围内的土地的利用方式。根据《土地管理法》将土地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在土地登记中土地用途要以土地利用现状中二级地类为依据。
⑤土地总面积
所需登记的土地总面积是指土地登记单位权属界内的土地使用总面积(包括集体所有土地面
,它等于各个一级地类面积之总和。 积和使用国有土地面积)
⑥权属类别及其面积
按权属类别登记的土地下分集体所有土地和使用国有土地,并分别按其面积登记。使用国有土地面积按政府直接划拨给土地登记单位使用的土地面积计算。集体所有土地按土地所有权的范围计算其面积。若土地登记单位内既有集体所有土地,又有使用国有土地,则应划清其权属界线,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
⑦地类及其面积
土地登记不仅包括土地权属面积,而且包括地类面积。地类名称及其编号统一采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或《全国分类》中规定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⑧土地等级和价格
土地“等”与“级”是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两个划分层次,土地等别反映全国城镇之间土地的地域差异; 土地级别多反映同一城镇内部土地区位条件与利用效益的差异,在城镇内部统一排序。土地价格是土地价位的货币表现,价格的高低反映了土地质量的优势。
(2)土地权利登记的程序
土地登记可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土地变更登记两个阶段。
①初始土地登记工作的一般程序如下:
a. 填发土地登记通知单及其附图。土地登记通知单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登记单位的土地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附图用于说明该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以及办理土地登记的期限等。
b. 申请土地登记。
土地登记单位收到土地登记通知单以后,经自我核查土地总面积、各类用地面积及其权属界线无误,即在规定期限内向县级土地管理机构申请登记,并接受其对土地权属的审查。
c. 填写土地登记文件和颁发土地证。
县(市)土地管理机构收到各单位的土地登记申请单以后,再次复核土地登记通知单上有关数据和权属界线,经确认无误以后,即可办理土地登记文件的填写事务。土地证是确认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法律凭证,由县(市)人民政府颁发、土地登记单位保存。
②土地变更登记工作的一般程序如下:
a. 申请变更登记。
土地变更包括土地权属变更和地类变更。对于土地权属变更,一般应结合土地征用或划拨等法律程序办理变更登记; 对于地类变更,应根据土地管理机构规定,定期(如半年或一年)办理变更登记。
b. 调查核实。
调查核实变更界线并填写土地变更原始记录表。对于土地权属变更,应结合征用或划拨土地的划界工作进行,并填写土地变更原始记录表(后者也是划界的依据); 对于地类变更,可由县土地管理机构委派乡(场)土地管理员进行调查核实,依实地测量数据填写土地变更原始记录表,
同时计算变更面积。
c. 变更记录。
把土地变更面积记入土地登记表和土地证的变更记事栏。县土地管理机构对土地变更原始记录表检查、核实以后,即应对变更的内容作出记载,同时记入当年变更后的土地总面积及其权属、地类面积,最后加盖公章。
d. 改图。
在更改土地变更面积数据的同时,应将变更后的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分别转绘于地籍图和土地证(表)的附图上,使其与实地相符,做到地籍图、土地登记表和土地证互为印证,以达到全面反映土地权属和利用状况的要求。
4. 简述地租的产生和作用。
【答案】(1)地租的产生
对于各种不同的地租,其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
①级差地租的产生
土地质量等级的不同,即土地肥沃程度和土地距离市场位置的优劣,以及在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引起不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这是级差地租形成和产生的自然条件或自然基础。土地面积有限所引起的土地经营垄断的存在。这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形成级差地租的直接原因。
②绝对地租的产生
产品按照相当于它的价值的价格而不是相当于它的生产价格出售,那么产品的价值和它的生产价格之间将形成一个差额,这就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乃是农业中的上述超额利润转化为绝对地租的原因。
③垄断地租的产生
这种形态的地租一般产生于具有特别优越自然条件的地块上。如在这种地块上能够得到某种
,且这种土地和它的产品数量义有限制,经营这种土地的人便可以按照名贵产品(水果、茶叶等)
一种不仅大大超过生产价格而且也超过价值的垄断价格来出售其产品。与一般市场价格不同,这种垄断价格小由产品的生产价格或价值决定,而“只由购买者的购买需要和支付能力决定”。垄断价格超过价值的部分便是垄断的超额利润,由其构成的地租便是垄断地租。
(2)地租的作用
①地租作为一种使用土地的价格,具有调节生产,调节工农业用地结构以及工业内部、农业内部、城市各行各业用地的结构和比例的作用。
某一地段、某一用途的土地地租高了以后,就会限制该种用途、该块地段的土地需求。而某一地段、某一用途的土地地租低了以后,就会扩大对该块土地、该种用途的土地需求,从而促使一种土地用途向另一种土地用途方式的转变,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②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使用土地需付地租,地租成为企业留利部分的扣除,这样地租的数量和企业用地规模与企业自身的物质利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