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3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中提出了“土地国有”的主张,1929年6月《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中规定:“田地归耕种的农民所有”; 1931年中共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明确指出“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上书材料表明中共( )

①从主张土地公有到承认土地私有

②从国情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

③逐步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

④根据革命实践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共土地改革: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开展以“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路线的土地革命; 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采取“双减双交”政策; ③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④建国初期,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保护富农阶级的土改运动,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 抗口战争时期,口本侵略者将华北沦陷区矿业、钢铁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交由口本公司专营,打出的名义是( )。

A. “军管理”

B. “委托经营”

C. “中日亲善”

D. “中日合办”

【答案】A

【解析】“七七”后的第一年内,敌人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方式,在华北采用“军管理”,在华中采用托经营”(即由被委托的“公司”经营)。但是由于工矿遭到破坏,工人离散,资本缺乏,这种“经营”、理”办法归于失败,生产、运输、贸易陷于停顿状态。“以战养战”政策

提出后,敌人改用“中日合作”方式。

3. 抗战过程中,官僚资本急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

A. 控制金融

B. 整顿税务

C. 经济统制

D. 改革币制

【答案】C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以所谓“非常时期“为由,实行经济统制政策。主要是采取统购统销,专卖,限价等方法,造成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4. 1951年参加西藏和平谈判的双方代表团首席代表是( )。

A. 格达活佛和周恩来

B. 达赖喇嘛和毛泽东

C.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和李维汉

D. 阿沛•阿旺晋美和李维汉

【答案】D

【解析】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等五名全权代表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李维汉、张经武等举行谈判。最终签署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

5. 下列选项中对袁世凯死后的新旧约法之争,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新约指的是《中华民国约法》

B. 段祺瑞支持新约

C. 最后以南北统一告终

D. 新约被全部废除

【答案】D

【解析】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上台,仍然依照《中华民国约法》来发布命令,这等于承认了袁世凯封闭国会、登基称帝是正确的,遭到了滇系、桂系军阀的通电反对。最后规定在宪法颁布之前,仍然遵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大总统选举法》仍然有效。

6. 邓演达领导的“第三党”,其正式名称是( )。

A.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 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

C. 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

D.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答案】A

【解析】中华革命党及由其易名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是大革命失败后,由国民党内部分化出来的左派,为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动统治而建立的政党。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等为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上海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农工党的前身,当时被称为“第三党”。

7. 参加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中,来自武汉的两位是( )。

①陈公博②周佛海③董必武④陈潭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代表共13人,分别是: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 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 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佑; 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代表时在广东的陈独秀):东京代表周佛海。

8.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

A.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 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C.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D. 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

9. “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砸烂公检法”的是( )。

A. 林彪

B. 王力

C. 谢富治

D. 张春桥

【答案】C

【解析】1967年,江青提出所谓的“文攻武卫”口号,许多省、市发生了派性群众杀伤解放军战士,抢夺枪支、弹药,拦截军用列车等事件。武斗升级,造成大规模真枪实弹的派性内战。8月初,谢富治提出“砸烂公检法”,以致公安、检察、法院等机关受到冲击,档案被抢,广大干部遭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