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923公共政策分析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最优化模式
【答案】最优化模式又称规范最优模式,是德洛尔提出的带有综合性质的模式。德洛尔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和渐进模式并吸收这两种模式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最优模式。他认为,全面理性或综合理性模式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达到。而渐进主义模式虽然更贴近实际,更适应于人类的本性和理论上更成熟,但是它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德洛尔将最优化模式的分析过程分为3个阶段18个步骤。
2. 沉淀成本
【答案】沉淀成本是指投入决策、某个计划或某个项目的时间、资金或其他资源的无法弥补的花费。它限制了目前投入的选择范围,即已经在政策上投入的资金、人力制约了决策者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是错误政策终结的障碍。政策终结者总是进退维谷,进即追加投资,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退即不追加投资,要面对的是已投入的资金由于政策终结无法收回的结果。
3. 公共政策分析
【答案】公共政策分析是指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其具有下列儿个基本特征:
①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③公共政策分析涉及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4. 元问题
【答案】元问题是指所有一级问题构成的_级问题,也即问题的问题,比普通问题更进一层,通常涉及本体论和知识论,要在本体论和形而上学层次上谈及,脱离这个学科具体的表面条件和限制,挖掘普遍性的、绝对性的根基问题。
5. 标准差
【答案】标准差又称均方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标准差又被称为标准偏差,或者实验标准差,公式如下:
标准差是一组数值自平均值分散开来的程度的一种测量观念。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
分的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的差异较大; 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
6. 趋势外推
【答案】趋势外推是预测的方法论基础的一种。趋势外推把过去观察到的趋势扩展到未来。它假定过去发生的事情在未来也将会发生,只要没有新的政策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干预而改变了事件的进程。趋势外推的根据是归纳推理,即一种从特殊的观察陈述(如时间序列数据)到一般结沦的推理过程。在趋势外推中,通常是从一系列时间的序列数据开始,把过去的趋势推断到未来,然后寻求有助于证明这种推断的规则和假设的帮助。
7. 外在成本
【答案】外在成本是指在决策规则的选择中,由于其他人的行动而使单个参与者预期个人所承担的成本,或者说,它是一项政策方案的实施将给那些偏好与之不一致的人所带来的损害,这种成本是通过集体决策的内在强制性而施加给单个参与者的。投票规则的成本有外在成本和决策成本两种。
8. 政策指标
【答案】政策指标是指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质的尺度(如指数、数字或其他的质的尺度),是对政策目标的具体说明。每个重要的或基本的经济社会政策,通常都有若干个具体的指标作为衡量政策目标的尺度。政策指标可以是量化的指标,也可以是质的指标。量化指标是指用数量或指数表示某一社会现象、社会变化和社会发展。根据指标所要衡量的政策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政策指标粗略地划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政治指标。
9. 全面理性模式
【答案】全面理性模式又称纯粹理性模式,是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全面的资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很难确定是谁提出了这一模式,但是在经济学、管理科学、政治学及行政学等学科中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广泛使用。这一模式意味着决策者能完全客观而合乎逻辑地看问题,他心中有明确的目标; 在决策过程中,他的所有行动,不断地使他选择有效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10.政策过程
【答案】政策过程是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伊斯顿提出的政治系统论观点认为,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政策环境首先把种种要求和支持传导给政策主体,从而输入政治体系。其中,要求是指个人和团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向政府提出采取行动的主张; 支持是指团体和个人遵守选举
结果、缴纳税收、服从法律以及接受权威性的政府为满足要求而做出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行动。
这些要求和支持通过政治体系内部转换,变成政策方案输出,作用于环境,引起环境变化,产生新的要求。而这种新的要求反馈到政治体系,进一步导致政策输出。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政策源源不断地产生,政策系统的运行得以持续进行。
二、简答题
11.简述外推预测、理论预测和直觉预测的方法论基础。
【答案】预测的方法论根据是一系列用来建立对现有的或新的政策、新政策的内容和政策参与者行为的似真性假定数据。预测方法论的主要基础有趋势外推、理论假设和灵通判断三种。
(1)趋势外推(外推预测)
趋势外推把过去观察到的趋势扩展到未来。它假定,过去发生的事情在未来也将会发生,只要没有新的政策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干预而改变了事件的进程。趋势外推的根据是归纳推理,即一种从特殊的观察陈述到一般结论的推理过程。在趋势外推中,我们通常是从一系列时间的序列数据开始,把过去的趋势推断到未来,然后寻求有助于证明这种推断的规则和假设的帮助。
(2)理论假设(理论预测)
理论假设是系统地建构了的经验上可以检验的系列定律和命题—它们基于另一个(些)事件而做出一个事件出现的预测。理论假设在形式上是因果性的,其特别作用是解释和预言; 它们以演绎逻辑为基础,即一种从一般的陈述、命题或定理推出一系列的信息或结论的推理过程。
(3)灵通判断(直觉预测)
灵通的知识指经验、见识、灵感、直觉一类的知识,而不是靠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得来的知识。这种判断通常是由专家或有识之士所表达的,并被用于理论或经验数据缺乏或不充分的场合。专家判断,通常以回溯逻辑作为基础,这是一种从关于未来的论断开始,然后向后追溯而推出支持论断的必要信息和假设的推理过程。
12.政策失效的一般原因。
【答案】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投入不够
一项政策制定出来,在实施过程中,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没有必要的物质投入作保证,就很难想像该项政策该如何贯彻执行下去。投入不够首先表现为资金短缺。其次,政策投入不足还表现为执行不力。
(2)目标团体不配合
每项政策都有其固定的指向对象,即目标团体(或称为政策对象或政策相对人)。目标团体的态度对政策的有效执行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目标团体积极配合,政策就会被顺利执行,井体现出一种优质高效的趋势; 而如果目标团体不配合,即使政策执行者投入了足够人力、物力、财力,倾注了很多精力,政策也很难被有效执行,甚至在目标团体的强烈抵制下,政策会惨遭失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