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之公共政策导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全面理性模式

【答案】全面理性模式又称纯粹理性模式,是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全面的资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很难确定是谁提出了这一模式,但是在经济学、管理科学、政治学及行政学等学科中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广泛使用。这一模式意味着决策者能完全客观而合乎逻辑地看问题,他心中有明确的目标; 在决策过程中,他的所有行动,不断地使他选择有效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2. 时间序列分析

【答案】时间序列分析是指基于时间序列之上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用于预测时,逻辑本质是把过去和现在的时间相关的趋势向未来时间方向外推。也就是说,它本质上是归纳法的运用。它的基本假设是:观察资料是可信和有效的,变化趋向和形式是可以外推的。由于过程的内在发展有齐一性,所以预测中对不规则的统计项向规则方向变换是允许的。时间序列分析的两种基本思路是趋势曲线外推和突变方法。

3. 德洛尔

【答案】叶海卡. 德洛尔1928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是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为政策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其思想被称为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分水岭”。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德洛尔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作为公共政策的奠基人之一,德洛尔批判地继承了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传统,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政策科学理论,为政策科学的学科建设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如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研究教育机构进行了探讨,推动美国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设了公共政策学课程。德洛尔还提倡高等学校应该担负起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政策分析家。从德洛尔开始,政策学家开始重视政策分析。当然,德洛尔的思想也受到了批判,德洛尔的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4. 决策权力

【答案】决策权力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作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决策者,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决策权力可从各个角度进行分化,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儿个方面:①政府系统内部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

②政府系统内部的纵向分化;

③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

④政府决策权力的运用必须接受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和制约。不管形式如何,决策权力都是一种力量,是反复对决策发生影响或直接作出决策的权能。决策权力的这个特点,充分反映

了它在社会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有效的强制力。

5. 沉淀成本

【答案】沉淀成本是指投入决策、某个计划或某个项目的时间、资金或其他资源的无法弥补的花费。它限制了目前投入的选择范围,即已经在政策上投入的资金、人力制约了决策者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是错误政策终结的障碍。政策终结者总是进退维谷,进即追加投资,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退即不追加投资,要面对的是已投入的资金由于政策终结无法收回的结果。

6. 最优化模式

【答案】最优化模式又称规范最优模式,是德洛尔提出的带有综合性质的模式。德洛尔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和渐进模式并吸收这两种模式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最优模式。他认为,全面理性或综合理性模式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达到。而渐进主义模式虽然更贴近实际,更适应于人类的本性和理论上更成熟,但是它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德洛尔将最优化模式的分析过程分为3个阶段18个步骤。

二、简答题

7.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有哪些主要因素?

【答案】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策问题的特性

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政策对象人数及其行为需要调适量,都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

①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首先是和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密切相关的。越复杂的问题,执行的难度越大。政策执行中所触动的权力关系越多,涉及的机构和人员越多,政策目标越宏大,要调整的利益关系幅度越大,规范的技术操作等级越高,政策执行的难度也就越大。

②政策所要规范的目标团体的行为的种类越多,就越难以制定清楚明确的规则,用以约束政策对象的行为。

③政策问题所涉及的目标团体人数的多少,也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效果。一般来说,政策涉及的人数越少、越明确,政策执行就越容易,越有效; 反之,政策执行就越困难,越无效。

④政策问题需要目标团体行为调适量的大小,也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人们因历史传统的熏陶,而养成一套行为定向及模式,常习惯于某种成规,倾向于保守持续的状况。要想全面改变这种思想行为,十分困难。因此,为了实现政策目标,目标团体行为所须调适量越小越好,这样小至于造成人员的抵制,有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2)政策本身的因素

分析政策本身是如何影响政策执行的,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使政策得以有效执行。

①政策的正确性。政策的正确性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根本前提。政策的正确性,首先要求内容

的正确、方向的正确; 其次要求政策制定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逻辑关系,科学的规划程序。

②政策的具体明确性。政策目标的具体明确性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是政策执行者行动的依据,也是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基础。

③政策资源的充足性。无论政策制定得多么具体明确,如果负责执行政策的机构和人员缺乏必要的、充足的用于政策执行的资源,那么,执行的结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政策日标。因此,政策方案要涉及政策资源的具体规定。一般来说,政策资源主要有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

(3)政策以外的因素

①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目标团体顺从、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会成功; 目标团体不顺从,拒不接受政策,目标团体就会失败:目标团体只部分接受,也会加大政策执行的难度。可见,目标团体对政策顺从和接受的程度是影响政策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②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任何一项政策最终都要靠执行者来实施。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同、对政策执行行为的投入、创新精神、对工作的负责、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所在。

③执行机构组织间的沟通与协调。沟通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级组织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是对于政策目标及其相关问题获得统一认识的方法和程序。有效的沟通是政策执行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协调是管理组织为了顺利实现政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相关要素匹配调剂、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方一式。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矛盾是常有的事。因此,协调也是保证政策有效执行的条件之一。

④政策环境。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要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适宜的环境有助于政策的有效进行,不适宜的环境妨碍政策的顺利实施。影响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及心理环境等方面。

8. 试分析应用德尔菲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1)德尔菲法的含义

德尔菲法是一种获得、交换和发展关于未来事件的灵通信息的直觉预测程序,其过程是“利用一系列简明扼要的问卷和对所获得意见的有控制的反馈,从而取得一组专家的最可靠的统一意见”。德尔菲法又称家调查法,是一种采用通讯方式分别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单独发送到各个专家手中,征询意见,然后回收汇总全部专家的意见,并整理出综合意见。随后将该综合意见和预测问题再分别反馈给专家,再次征询意见,各专家依据综合意见修改自己原有的意见,然后再汇总。这样多次反复,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预计结果的决策方法。德尔菲法的特征有:

①资源利用的充分性。由于吸收不同的专家与预测,充分利用了专家的经验和学识;

②最终结论的可靠性。由于采用匿名或背靠背的方式,能使每一位专家独立地做出自己的判断,不会受到其他繁杂因素的影响;

③最终结论的统一性。预测过程必须经过几轮的反馈,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同。

(2)德尔菲法应用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