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卫执业医师题库>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题库

问题:

[单选,B1型题] 评价学校口腔健康教育的长期效应评价时可使用的量化指标是()

A . 形成率
B . 检出率
C . 知晓率
D . 正确应答率
E . 正确知晓率

抑制结核菌DNA与细胞壁合成的抗结核药物是()。 异烟肼。 利福平。 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链霉素。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可引起() 流泪、流涎。 缩瞳,视力模糊。 肌肉震颤。 支气管松弛。 大小便失禁。 关于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 染色呈黑色或黑紫色。 可遍布于细胞核上。 不易与嗜酸性颗粒混淆。 可能为细胞摄取细菌或血浆蛋白后发生变性造成。 对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的药物是()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多巴胺。 麻黄素。 评价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后学生有关口腔保健的行为转变时可使用的量化指标是() 形成率。 检出率。 知晓率。 正确应答率。 正确知晓率。 评价学校口腔健康教育的长期效应评价时可使用的量化指标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题:评价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后学生的态度转变时可使用的量化指标必须针对态度或信念的变化,如对相关提问的"正确应答率",对报章杂志卫生信息的"阅读率",对卫生行为的"肯定率"和对不卫生行为的"否定率"等。2题:评价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后学生口腔保健行为转变时应针对行为的变化,选择"形成率"或"参与率"等,反映相关健康行为的形成或对"爱牙日"社区活动的积极参与。3题:评价一项健康教育活动的长期效应通常在3~5年后,使用指标应尽量可客观衡量,较常用生长发育、常见病患病率等内容,使用指标如(龋齿)"检出率"等。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