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暨南大学文学院807阅读与写作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狄更斯的主要小说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哪三种主要的艺术特征。

【答案】19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其创作几乎触及英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真实地展现了英国资本主义扩张时期广阔的社会图景,揭露了维多利亚“盛世”背后严峻的社会问题。在英国文学史上,其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狄更斯的主要小说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种主要的艺术特征:

(1)单层次与复杂性相融合的人物性格

小说的人物塑造上,狄更斯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独特,有明显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单层次; 人物本质的确定化; 人物形象的基调化; 人物的明晰性:深厚的人性内涵。前两个特点与狄更斯喜欢从道德的角度描写人物有关。由于这一层次过于突出,其他层次相对而言便显得不够重要,从而使人物性格呈现出单层次的特点。

另一方面,狄更斯小说人物的道德内容又是分层次的,其核心层次是高尚、诚实、仁爱。狄更斯笔下人物身上其他层次的道德因素仍然是人物固有的品质。这样从道德的角度看,狄更斯笔下的人物一出场,本质便被确定下来,“终生”不再改变。单层次和确定化造成了狄更斯笔下性格单纯、静止的人物比较多。但是它们也不限制人物性格的复杂与发展。基调化指的是以艺术形象中的某个方面、部分或特征作为中心贯穿整个艺术形象,并使该形象的各个方面都吻合这个中心。比如《艰难时世》中的葛莱恩,他的性格的基本特征就是他的“事实哲学”。

(2)感受型的现实主义

在创作方法上,狄更斯侧重描写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和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可以称为感受型的现实主义。感受型现实主义的总的特点是侧重表现作家感受到的生活,同时遵循生活的本来面貌。具体到狄更斯的创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侧重生活的奇异一面与遵循生活的本来面貌的有机结合。狄更斯描写现实生活,但他选择的,往往是生活中罕见、特殊、戏剧性的内容,而在描写这些内容时,又是严格遵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的。

②主观的生活进程与客观的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狄更斯小说中的生活进程,在总体上总是按照作者的主观意图发展的,但在对具体的生活事件的描写中,作者又严格地遵循着现实生活的逻辑。

③重视细节的真实和强调主观的介入的有机结合。狄更斯小说中的细节繁复丰富,真实客观而又具体。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作者又常常通过带着褒贬的描写,直接的议论、抒情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狄更斯小说的典型结构是多元整一。多元,指的是多个叙事单元。叙事单元,是由一定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组成的一个具有内在自足性和内在独立性的故事。这里的内在自足性指故事本身是完整的,有着组成一个故事所必需的要素。内在独立性是指故事不依附或包含在其

他故事之中。整一,是指小说虽然由几个叙事单元组成,但又通过人物、线索、情节等的联系、渗透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狄更斯成熟的长篇小说大都是具有多元整一结构,如《荒凉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

(3)幽默是其小说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种幽默的内在机制是矛盾。作者善于运用矛盾,显示事物的不协调、不相称,突出事物的荒谬、滑稽、可笑之处,引起读者的回味与思考,同时打破读者的期待视野,使其发生意外的转折,从而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作者还常常运用夸张,把人物和情节场面中隐含的幽默因素放大、突出出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效果。狄更斯小说中的幽默往往包含讽刺、滑稽的因素,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内心描写方面,狄更斯不大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一般不像意识流作家那样,把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活动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但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表情、行动、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等,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暗示出来。这种方法可以称为内心世界的外化,它所反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仍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这也并小意味着狄更斯小说中没有心理掐写。《大卫·科波菲尔》对儿童心理的出色描写,可以与任何心理大师笔下的心理描写相媲美。

2. 简述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答案】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是英、法两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

①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

②第二次高潮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这一时期的法国有拉马丁和维尼等才华横溢的诗人。此外,意大利的白尔谢、曼佐尼以及德国的霍夫曼等人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

③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雨果为代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也波及俄国、东欧和美国,在美国产生了梅尔维尔、惠特曼等浪漫主义大师。

3. 简述堂吉诃德的作品的意义。

【答案】①《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把邻村的一位农家女儿杜尔希尼亚作为他的意中人。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许多可笑之事。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临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故事嘲讽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指出它们既违背现实的真实又缺乏艺术的真实。从此以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和欧洲一撅不振。

②《堂吉诃德》揭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一组既互相关联

又相互衬托的人物,前者体现了人对理想的追求,后者体现了人对实际生活的关注。二者相互影响,到后来,堂吉诃德渐渐看到理想的梦幻性质,桑丘则看到他的主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好。二人一路上风趣幽默的对话,以及小说对西班牙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使得读者从他们身上看见自身存在的对立矛盾,从堂吉诃德的喜剧性形象中看到悲剧的色彩。

4. 《卢贡一马卡尔家族》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答案】(1)《卢贡一马卡尔家族》的内容《卢贡一马卡尔家族》包括20部长篇小说,描写了法国“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①作为一部自然史,小说反映了一个家族的“血统和环境的问题”小说以阿黛拉伊德·富克先后与卢贡和马卡尔生活而留下的后代子孙为血缘线索,描写各自后代的生活,表现了不同的遗传基因对他们生活和不幸命运的影响。

②作为一部社会史,小说表现了第二帝国的始末和盛衰的过程小说以第二帝国时代为背景,描写了卢贡一马卡尔家族5代人的生活,通过这个家族的变迁,将与这个家族盛衰紧密相连的历史反映了出来,表现了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环境下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

(2)《卢贡一马卡尔家族》的艺术特点

①善于描写群体以及群体性的行动,如罢工工人、军队行进、争购的顾客群、热闹聚会等大场面,淡化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典型人物的塑造。

②擅长精细入微的描绘,在描写客观世界上力求纤毫毕现,开20世纪新小说描写物的先河。 ③左拉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望,行文中往往流露出强烈的感情,并且喜欢运用象征,使其作品具有一定的抒情色彩。

5. 简述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反讽艺术。

【答案】小说《堂吉诃德》以戏谑的笔调模仿骑士小说,以达到讽刺骑士小说的目的。在叙述过程中,作者通过多重讽刺视角描写生活和人物。借用堂吉诃德的疯话与桑丘的傻话,讽刺人物的迂腐可笑以及黑暗的社会现实。在塑造堂吉诃德的形象时,用喜剧性的手法写一个带有悲剧性的人物。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反讽艺术主要表现为:

(1)小说把人物放在一个个不同的情景之中,用讽刺的笔调和夸张的手法,一再描写人物的荒唐行动,造成喜剧性的效果。

(2)小说又着重描写人物主观动机与它的客观后果的矛盾:或适得其反,或迂腐反常,或自讨苦吃。在喜剧性的情节中揭示其悲剧性的内涵。

(3)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作品中,桑丘与堂吉诃德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形象的内涵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高一个矮,一个重理想一个讲实际,一个耽于幻想,一个冷静理智,一个讲究献身,一个看重实利……两两对比,相得益彰。这一构思也是塞万提斯的创造,它不仅有利于塑造人物,而且增添了小说的情趣,突出了作品的哲理意味。

总之,《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为璀璨的瑰宝之一。它以犀利的讽刺笔触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撼动的地位,被誉为“世界大同之作”和“人性《圣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