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
A. 系统性
B. 等级性
C. 制度化
D. 专门化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弘文馆、崇文馆等组成的中央官学的性质的了解程度。唐代对各级官僚子弟所能进入的学校等级有严格的规定,如国子学要三品以上的官僚子孙准入,太学是五品以上的官僚子孙准入,四门学是七品以上的官僚子孙准入,崇文馆和弘文馆也是皇亲及三品以上的官僚子孙才可准入; 规定之外,很少能够破格入学的,一般庶族子弟只能进地方官学或实科学校学习。可见,唐代中央官学的等级之森严。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是( )。
A. 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B. 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
C. 学生有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
D. 学生有毕业或结业时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答案】A
3. 国子学始立于( )。
A. 西晋
B. 东晋
C. 南朝
D. 北朝
【答案】A
【解析】西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四年(278年),设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这是我国古代在太学之外专为士族子弟另设国子学之始,也是门阀士族享有
各种特权在教育制度上的反映,以后国子学制度逐步得到发展,成为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
4. 下列不属于梁启超教育思想范围的是( )
A. 女子教育
B. 师范教育
C. 儿童教育
D. 平民教育
【答案】D
5. 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探索了乡村师范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
A. 艺友制
B. 小先生制
C. 学徒制
D. 实习制
【答案】B
【解析】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推行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他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发动小学生来充当教师。
6. 在教育定性研究中,归纳法可分( )
A. 现象归纳法,实质研究和科学研究
B. 事实归纳法,理论研究和实质研究
C. 完全归纳法,简单研究和科学研究
D. 完全归纳法,实质研究和简单研究
【答案】B
7. 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
A.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B. 冲动型与沉思型
C. 内控型与外控型
D. 分析型与综合型
【答案】C
【解析】认知力式也称认知类型或认知风格,它是指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通过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的习惯性特征。它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认知差异的不同类型:依据人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依据认知速度的差异分为冲动型和沉思型:依据学生信息加工的深度分为深层加工和表层
加工:依据认知策略选择的不同分为分析型与综合型。
8.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
A. 涵养道德
B. 开发“民智”
C. 发展人的个性
D. 造就“完全人格”
【答案】D
【解析】蔡元培从国家与个人、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对峙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完全人格”的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所谓“完全人格”,是指德、智、体、美(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军国民教育(体育)、实利教育(智力)、公民道德教育(德育)、世界观教育(最高境界)和美感教育“五育”)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采取军国民主义教育(军事、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国民道德教育(德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这“五育”有机结合起来,构成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
9. 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考查。根据斯金纳的观点,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正惩罚与负惩罚的目的都是降低反应发生的概论,但正惩罚是通过呈现消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惩罚则是通过中止积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认真完成作业”是希望提高发生概率的行为,而“避免父母的斥责”则是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
10.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 )。
A. 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
B. 由帝国建立的大学
C. 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
D. 由帝国统辖的大学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拿破仑时期的教育领导体制,尤其是帝国大学的实质的掌握程度。1808年,拿破仑为了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建立帝国大学,使之成为全国最高的教育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