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Learning disability

,是指无显【答案】Learning disability 中文翻译为“学习困难”。学习困难亦称“学习无能”

著智力缺陷的学龄期儿童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一种或多种异常状态,致使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不能进行有效学习的综合征。学习困难的基本症状有:①实际行为与期望行为之间有显著差异,儿童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实际的学习成绩远低于其实足年龄和智力水平应达到的成绩;②有一些特殊的行为障碍;③缺陷集中在包含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方面,常在学习、思考、说话、阅读、写作、拼写、听讲、推理或算术方面出现障碍;④并非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或情绪问题、缺乏学习机会引起。

2.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3. 两难故事

【答案】两难故事是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一种方法。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与10〜16岁儿童进行道德谈话。两难故事创设了一种道德两难情境,要求儿童作出选择。人的行动是应该遵从规则和权威,还是应该遵从与此相冲突的他人的需要与利益?经典的两难故事为:一个名叫海因茨的人,需要一种昂贵的特效药来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他向发明并控制这种药的药剂师提出先付一半的钱,另一半以后再付,却遭到药剂师的拒绝。海因茨为挽救妻子,若偷取药品就违背了社会“不许偷盗”的规则;若遵守社会规则,就使妻子等死。柯尔伯格依据儿童对遵从规则还是服从需要的行为选择,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4. 客体永久性

【答案】客体永久性是儿童感知觉发展时期中的重要概念。儿童对过去曾经接触或采取过行

动的某一客体,当它不在面前时,知道该客体依然存在,并未消失。一般认为,大约在儿童8〜12个月时,即将满1岁的时候,由于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和行走的动作)的发展和言语的产生,客体永久性也开始出现。在儿童条件反射形成以后,不但发展了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感觉,而且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反映事物的整体知觉。儿童知觉或认识物体的经常存在,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大约到一岁左右儿童就逐步形成了认识物体的经常性和永久性的能力。这种知觉能力主要表现在知觉常性和客体永久性。

二、简答题

5. 简述发展心理学的聚合交叉研究设计。

【答案】聚合交叉设计是将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综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设计,其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设计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设计,取长补短,保留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了解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如比较1995年6岁、7岁、8岁和9岁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然后,在1996年再次测量他们语言能力的变化。同样,在1997年重复以往的实验。也就是将横断和纵向设计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这种聚合交叉式设计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

6. 成年早期的认知特点有哪些?

【答案】成年早期的认知特点主要有

(1)智力发展方面

在成年早期,个体的大多数智力成分在质和量的方面均在发展并达到成熟,再加上成年早期个体具有较充分的文化及经验的积累、成熟的社会能力及高度发展的自我意识,使其在思维发展

的总体水平上,尤其在运用适当的思维策略解决问题方面,显示出了高于前几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2)成年早期的思维发展特点

成年早期的个体具有较稳定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技能。成年早期个体的思维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成年早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

在成年早期的开始阶段,个体的形式逻辑思维仍处于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在成年早期,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思维形态。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其主要特点是:既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也反映相互联系;既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也反映相对运动;在强调确定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承认相对性和矛盾性。

②成年早期的后期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

创造性思维是指一种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及社会价值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的结果不是简单地继承人类已经积累和总结出来的知识经验,而是去解决人类尚未解决和认识的问题,因此,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具有首创性、发现性和突破性。

大量研宄发现创造性思维在成年早期处于上升阶段,三十岁末或四十岁初达到顶峰,然后逐

渐下降,当然这种发展趋势也存在个体差异和领域差异。

7. 简述成人晚期智力退化问题。

【答案】成人晚期一般是指60岁至死亡这一阶段。这一时期记忆和思维都在减退。智力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具体分析如下:

(1)老年人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増长而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并不大。人的记忆在40岁以后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衰退阶段,然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直到70岁以后又出现一个较明显的衰退阶段。但是,记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2)人到老年期,概念学习、解决问题等思维过程的效能呈现出逐渐衰退的趋势。在概念形成中,形成概念需要的时间和出现的错误数都随増龄而增加,即年龄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出现错误越多。老年人的思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即有的老年人思维显著衰退,有的老年人却仍能表现出较高的思维水平。

(3)—般认为,既应当承认“老年人智力有所衰退”,又必须看到“老年人智力并非全部衰退”。就一般人而言,人的智力在20岁以前是迅速发展的上升期,以后便逐渐衰退。老年性智力衰退,除表现为记忆障碍、思维固执、注意力难以集中、持久性差以外,较为严重的是“老年痴呆”。虽然人的智力从总体上说随年老有所衰退,但是,衰退的多限于非言语性的、要求一定速度的动作性智力操作,多限于“流体智力”;各智力因素的衰退速度并不相同,有快有慢;并非智力的全部因素均衰退,有的即使到了年老不但不衰退,甚至有所增长,如言语性的智力测验成绩、“晶体智力”机能等。

(4)智力是综合的心理特征,由很多因素构成。通过测验,认为很多心理特征,比如语言测验量表中的常识、理解等在老年人中还可以保持较高水平。而有的智力特征是在20多岁就开始下降。因此,较多地表现为流体智力的下降,而晶体智力有的甚至在上升。因此,笼统地断言“老年者智必衰”,是缺乏科学的心理学根据的。

8. 横断设计与纵向设计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1)横断设计

①横断设计的定义

横断设计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②横断设计的优缺点

横断设计的优点是持续时间较短,可以在相对短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并易于控制有关的因素。因为只要短时间就可以收集数据,所以相对纵向设计来说成本低、费用少并省时省力。横断设计的缺点是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看不到同一个体在发展上的连续性;年龄和出生年代两因素不能区分;取样复杂。

(2)纵向设计

①纵向设计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