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越轨行为
【答案】社会越轨又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2. 不遵从越轨
【答案】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t)与反常越轨不同。不遵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和集体的违反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同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
3. 社会问题
【答案】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上,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 ②狭义上,特指社会的病态和失调现象,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4. 无讼(费孝通)
【答案】“无讼”一词源自孔子语:“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意思是我审判案件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的目标在于使人们不争讼。无讼现象是在古代中国很有影向法律诉讼观念,甚至时至今日它还在广大的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着。简言之,就是说,人们在发生纠纷时不主张利用诉讼法律来解决问题,而是利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等观念来调节协调。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是推行法律和法庭,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己先发生了。
5. 文化滞后(cultural lag)
【答案】文化滞后,是指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
种社会现象。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或称“文化堕距”。
二、简答题
6. 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应遵循的规律是什么?
【答案】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应遵循的规律是:
(1)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①制度变革与创新之所以是必然的,是因为社会生产力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的需要和自然、社会环境也总是不断地变化,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变革创新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②制度变革与创新是偶然的,是因为即使具备了上述前提,制度也不一定出现变革与创新。一定的制度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变单与创新具有偶然性。
(2)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①制度变革与创新是历史的,因为它是一个包含许多迷误、失败和挫败的复杂的历史过程。 ②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过程中,众多的历史事件间存在着内在因果必然性,即历史是逻辑的历史,逻辑是历史的逻辑。
因此,制度变革与创新是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过程。
(3)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①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制度变革与创新也不例外。
②在一定的时期内,制度总是逐渐地、平稳而缓慢地调整规范的内容及其排列组合,改革自身的内部结构来适应社会的变迁,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③但是,当上述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制度就会发生急剧变化,其根本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4)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制度变革与创新还是一个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①可能性是指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条件、思想条件和科学条件等。当这些条件成熟时,制度创新就具备了可能性。
②现实性是指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完成。
因为变革与创新的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所以在许多情况下,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可能性己经具备,但制度变革与创新却没有发生。因而,要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人们的艰苦努力。
7. 如何解释人日过程?
【答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人口过程:
(1)基本的概念
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它们形成了人口变化的动态性。 (2)进行人口测量的两项重要指标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人口学中进行人口测量的两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①人口的出生率
它受生理和社会双方面因素的约束。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育龄妇女(15}=49岁的处于生育年龄的妇女)的数量、健康水平、生育水平、人口的性别年龄分布。
②人口的死亡率
它是受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a. 从生物角度看
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人口在不同时期都有其平均预期寿命。平均预期寿命表示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b. 从社会因素来看
第一,一国的医疗卫生设施、人口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死亡率;
第二,一个国家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程度会影响不同阶层人员的死亡率;
第三,职业状况对死亡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从事危险程度高、劳动强度大的职业群体患职业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人群,他们工作的危险性质也决定他们的死亡率偏高。
8. 简述社会互动的四个维度。
【答案】互动的维度分析是对互动本身的构成进行分析,即要找到一些具体的指标来描述特定互动的状态。一般来说,互动有下列四个维度:
(1)社会互动的向度
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的关系的性质,主要包括:情感关系; 地位关系和利益关系。情感上的亲疏爱憎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互动的两个最基本向度,情感向度上遵循回报性,地位向度上遵循互补性。
(2)社会互动的深度
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相互依赖的大小。可以从互动双方利益关联的大小、情感投入的大小、互动延续的时间长短和互动规范的复杂程度等几方面来分析互动的深度。
(3)社会互动的广度
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有些互动局限于特定的领域,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有些互动则涉及很多方面,互动方式上较为灵活。
(4)社会互动的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