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616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616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616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二) . 19 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616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三) . 37 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616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四) . 50 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616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五) . 65
一、名词解释
1. 非正式群体
【答案】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在非正式群体中,
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2. 单位制
【答案】单位制度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实行的、以企事业组织为单位,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日标并对其成员进行全面管理,执行这种制度的企事业组织被称为单位组织,简称单位。单位制度是国家通过具有特殊功能的科层组织来对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并通过这种再分配实现有效的政治控制的一种体制。靠着这一制度,全国成为一个以中央政府为最高权威的特大的组织体系。
3. 生活的医学化
【答案】生活医学化的内容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一面:①医学淦释范围持续扩一展:医学从健康与基本能够角度淦释人类某些行为与心理状态,进而以医学的标准来衡量个人身心状态; ②大众自我决定权日益受到破坏:医学逐渐介入各种社会生活领域,致使一般民众也丧失自我决定的权利; ③大众决定权直接让渡给医学技术专家:医学语言与大众语言的隔阂,一般民众并无能力讨论医学问题,只能将决定交给医学专家; ④医学取向逐渐成为社会控制的工具:为了维持社会规范或减轻违反社会规范的困扰,医学化逐渐脱颖而出,并成为监控或遏制问题恶化的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
4. 《自杀论》
【答案】《自杀论》是涂尔干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涂尔干运用他自己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一书中所阐释的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一个具有重要道德意涵的社会问题的典型范例,涂尔十对社会现实的道德关怀和他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科学主张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在该书中他通过对自杀现象的分析来说明社会现象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关系。涂尔干讨论了甲种自杀类型。第一是利他性自杀,即牺牲个人而维护社会和群体的共同原则或共同利益。第二是利己性自杀,利己性自杀是对个体地位和价值过分强调、在社会现实中又难以兑现的条件下发生的。第三是失范性自杀。当人们在动荡不安中失去某些原有道德观念或价值原则支持,很多意想
之外的事情不断地在现实中发生,并且个人在原有观念系统中形成的选择受挫时,失范性自杀就会较多出现。涂尔十在机械社会向有机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在个人地位、利益同社会整合力度强弱的矛盾关系中,展开自杀问题的研究。研究自杀现象是研究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问题的一种具体层面,根本目的是要揭示怎样才能获得一种稳定而健康的社会团结。
5. 角色认同
【答案】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前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角色认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一个人长期活动、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角色的有效性常常不是永恒的。
6. 新社会运动
【答案】社会运动是一种有众多社会成员参加的,有明确改变社会的目标的集体行动。新社会运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转型的结果。新社会运动与传统的社会运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注入了新价值观,新运动方式,运动的支持者也有别于以往的和平运动方式。
7.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科层制特征包括:①内部分下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 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8. 戏剧论(戈夫曼)
【答案】戈夫曼的戏剧论是社会互动理论中的一种观点,他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在《口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指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在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创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戏剧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二、简答题
9. 关于集体行为,主要有哪些理论? 各自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1)关于集体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①勒庞的集体心智理论; ②布鲁默的循环反应理论; ③特纳和克里安的即时规范理论; ④格尔和戴维斯的相对剥夺理论; ⑤斯梅尔塞的值数累加理论; ⑥康豪瑟的群众社会理论。
(2)各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勒庞的集体心智理论
勒庞认为,聚众在行为逻辑上是情绪化的、非理性的,在后果上是破坏性的。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每个人在独处时都是理性的、温和的; 一旦进入一个群体,就会通过无意识、传染和暗示等心理过程而使心理趋于统一,形成一种“集体心智”。
“集体心智”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控制和塑造个体心理。在集体心智的作用下,个人的才智和个性会削弱,人格意识会降低,从而变得野蛮、残暴而狂热,通过“集体心智”凝聚而成的聚众容易冲动、多变、急躁、夸张、单纯、偏执、专横、狂妄、拙于推理而急于行动。勒庞把集体心智的形成过程称为“心态趋一定律”
②布鲁默的循环反应理论
布鲁默认为,集体行为发生的起因是个人性的烦躁。每个人都有欲望和冲动,一旦这些欲望和冲动不能通过常规的方式得到满足,个人就会感到不舒服、泪_丧、不安和孤独。经过一个循环反应过程,个人性的烦躁就会发展为“社会骚动”。在社会骚动状态下,人类行为具有三个重要特征:育目性和随机性; 情感上高度兴奋; 过于敏感,个人行为因此而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具有这三个特征的行为即为集体行为。
③特纳和克里安的即时规范理论
特纳和克里安认为,即使在集体行为中,个体的行为也仍然是理性的,是受规范约束的,只不过这个规范不是平时的规范,而是他们根据现场情况即时创造的一个新规范。正是个体对这个即时创造的新规范的遵从,保证了集体行为的一致性。处于集体行为中的个体能够根据现场的情况即时创造新的规范,并予以服从,说明个体是理性的。
环境所具有的高度不确定性是集体行为得以发生的前提。在通常情况下,少数人很难改变整个群体的规范,但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大多数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急欲寻找一个可供遵循的规范时,少数人的行为就很有可能经过上述模仿和强化的过程,而上升为对整个群体都具有约束力和示范性的新规范。由于这种规范是临场即时创造的,所以特纳和克里安把自己的理论称为即时规范理论。
④格尔和戴维斯的相对剥夺理论
“相对剥夺理论”和“J 曲线理论”从宏观的社会心理结构,即一个社会中相对剥夺心理的状态及其变化趋势来分析集体行为。
a. 格尔的“相对剥夺理论”
格尔认为,革命或集体暴力本质上是一种“攻击”行为。在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抱有某种期望,称为“价值期望”。这种期望需要通过环境所提供的资源和手段得到满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