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平板分区划线分离细菌,操作错误的是() 一般将平板分为4个区。 先将标本涂布于1区内,再在2、3区等依次划线。 每一区的划线均接触上一区的接种线1~2次。 同一区内,线与线间可交叉,越密越好。 每划完一个区,均将接种环灭菌1次。
患者男,30岁,因间歇性发热6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9.2℃,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闻及4/6级粗糙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最有价值的确诊指标是() A.胸部X线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ASO、ESR。 超声心动图。 出、凝血功能检查。
患者男,60岁。因腰痛、乏力2个月入院。入院后经过骨髓检查、血清蛋白质电泳等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Hb61g/L,予200mlA型红细胞悬液,输血50ml后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头昏、胸闷、心悸,尿呈茶色。体格检查:T37℃,P120次/min,R28次/min,BP105/60mmHg,意识清醒,急性病容,口唇无发绀,重度贫血貌,未见出血点、淤斑等,心、肺、腹未见异常。此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包括() A.呼吸衰竭。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肝衰竭。 DIC。 休克。 感染。
男,68岁。因粘连性肠梗阻24小时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肠系膜与腹壁之间形成粘连带压迫肠管,松解粘连带后见肠管血运良好,关腹。术后6小时发生休克,腹部检查无明显压痛部位,最可能的原因是()。 感染性休克。 中毒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术后再次粘连梗阻。 肠坏死。
下列哪项不属于执行脑死亡标准的动机和直接目的() 节约卫生资源。 增加器官移植供体。 更科学的判定死亡,维护死者的尊严。 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心理负担。 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
男性患者,25岁。早晨起床时发现四肢乏力,双下肢明显,持续1天后症状消失,发病前有饮酒史,既往曾发作2次。每次发作腰穿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无异常发现。体检:四肢肌力Ⅲ级,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低,感觉正常此病的发病机理目前认为和下列哪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