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614社会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集体行为
【答案】集体行为是指那些在某种社会因素刺激下,许多人脱离或违背社会制度和常规而共同做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比较低的行为。它与“制度化行为”或“常规化行为”相对,而不是与“个体行为”相对。制度化行为是指接受稳定的、共同的角色期待指引的行为,又称常规行为。
2. 安全阀机制(刘易斯·科塞)
【答案】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即在不毁坏社会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它也是科塞用以证明冲突具有正力能的有力例证。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
3. 文化震惊
【答案】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文化震惊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地区之间也会发生。这是一种客观现象,无善恶之分,但对文化震惊的处理却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后果。处理不当可能发生盲目排外,得当的话则可以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4. 城市化
【答案】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日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日在总人日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日比重上升、农村人日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城市化也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
5. 性社会学
【答案】性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性学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性社会学有两个研究角度:①探索人类种种性现象中所包含着的、所反映着的各种社会因素; ②研究人类性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行机制。性社会学的最基本命题是:人类的所有性行为,无论多么奇特和罕见,与人类的其他任何社会行为一样,并不是“生物本能”,而是人所
处的社会使然。
6. 非正式群体
【答案】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在非正式群体中,
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7. 惯习
【答案】布迪厄用“惯习”来表述人类实践深层的社会结构与认知结构。实践过程中持久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就是惯习,它存在于实践者的身体和行为之中,构成了一种“实践感”,即是对实践的前认知把握。
8. 差序格局(费孝通)
【答案】差序格局是费孝通用来描述中国人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连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不社会关系的亲疏。”
二、简答题
9. 简述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答案】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百年来并无定论。
(1)170多年来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①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
②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观点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观点的,但他们都赞成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做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③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2)100多年来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按照上述分类,中国社会学界100多年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a. 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兴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力法和规律的学问;
b. 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c. 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
②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a. 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以孙本文为代表,他从芝加哥互动学派心理行为理论出发,批评他列举的前)又种定义虽没有什么错误,但均不能认为是适当的定义,而适当的定义是:“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b. 台湾学者龙冠海也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研究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
c.1978年后,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等),有的认为“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庞树奇)。
③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的观点,其代表性意见有:
a. “剩余说”,即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b. “学群说”,认为社会学“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
c. “调查说”,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
d. “问题说”,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间题的;
e. “未定说”,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
(3)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①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社会学实际上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又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对象的; 社会学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这个东西,都有意识无意识地在沿着这条路探索。所以不论他们的观点和方法有多大差别,在研究实践中仍然会走到一起来。
②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③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去比较哪一个或哪一些定义结合中国国情较好、能够提供社会学的视角、能够易于把握社会学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做到理论上前后一贯。
10.试分析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1)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原因
①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在今天的城市里,儿童从小就被送到了托儿所、幼儿园,以后又上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主要是接受次级群体的教育。这与传统社会中初级群体功能有较大差别。
②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大众传媒的发展、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家庭规模的缩小,人们之间的交往日趋带有短暂性、问接性和功利性的特点。
③在农村中的村落已有解体的趋势,城市中的“邻居”成了纯粹地理上的概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