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公开采访

【答案】公开采访是一种显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一定的采访任务而亮明身份和意图的一种采访方式。记者在找到被采访对象之后,出示证件或名片,公开记者身份,说明采访意图,寻求对方的支持与合作,这是记者最常用的采访方法。

2. 连线采访

【答案】连线采访,即电话采访,是指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通信工具,同采访对象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电话采访由于具有远距离传播性,一般在时间紧迫距离又远的情况下最能发挥优势,不光节省时间,还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在美国,新闻界对电话采访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称为“快餐式采访”。与一般的面对面的采访相比,电话采访有着快速、方便、轻松三个优势。

电话采访虽然有着以上优势,但也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短处:①由于缺乏像个别访问那样的面对面的“交流”,记者和采访对象间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此同时,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及其谈话的内容,也就难以作出准确的、科学的判断和把握。②由于缺乏像个别访间那样在“通话”时间长短上的自由,因此双力一交谈便难以达到具体、深刻的地步,记者得到的材料往往难免肤浅。③电话传输线路的物理性干扰,尤其是远距离“通话”,难免因噪音干扰,而使信息的传递失真、失误。

3. 反映情况

【答案】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广义而言,公开的新闻报道也是反映情况的一种形式。记者因职务的关系,跑的地方多,接触的面广,同上上下下各种人打交道,无疑能比较迅速地掌握较多的新情况。正因为这样,党中央不仅要求记者搞好公开报道,而且历来重视记者反映情况。

4. 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新闻采访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新闻采访的基本J 胜质,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新闻采访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采访者围绕着特定的采访目标,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所进行的一系列认识和把握的活动。这一活动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沟通了属于社会意识的新闻报道同属于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之间的联系,沟通了社会信息同信息需求者之间的联系。新闻采访决定了新闻写作。

5. “客里空”

【答案】客里空是苏联作家考涅楚克(又译科尔内楚克)的名剧《前线》中的一个人物。他的职务是特派战地记者。他做新闻报道的特点是:闭门造车,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弄虚作假。为改正新闻报道缺乏真实性的情况,1947年《解放日报》发表了重要社论,社论指出:“学会赞扬好的,这是很重要的,学会批评不好的,这也同样重要。像《前线》中的新闻记者客里空那样,那是不好的。”这是我们的报纸第一次指名道姓批评“客里空”作风。

1947年,《晋绥日报》率先开始的反对“客里空’,,继而掀起反“客里空”的运动,对整个解放区的新闻工作发生了重大影响,在我党新闻事业史上也是一件值得注意的大事。解放后,新闻战线曾不间断地同不真实的新闻报道进行过斗争,这实际上是在新形势下反对“客里空”作风的继续。

6. 人物追踪采访

【答案】人物追踪采访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一般来说,读者对名人的事感兴趣,但是否成为追踪采访的题材,关键是看事情本身是否具有追踪的价值。关于普通人,关键也要看事情本身是否具有追踪的价值,普通人的事也有不平凡处。人物追踪采访有两种类型:①单一的人物追踪采访,这种采访,线索单一,采访起来较易; ②众多的人物追踪采访,这种采访,线索繁多,采访起来较难,要靠集体力量,一两个记者在短期内难于完成任务。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除了常见的新闻通讯外,还创造有组合式报道形式。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也是一个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事物。

7. 《上海报》

【答案】《上海报》是上海地区党组织办的报纸,1929年4月17日创刊。该报工作人员最初除画画(还兼任校对)的1人外,“只有1人专任编辑,所以编辑主任实际还兼任采访发行全部下作,后来人手虽有增加,但因内容的改进,仍旧感觉人手不够”。先后任过该报编辑的有李求实(伟森)、谢觉哉等六七人。

8. 秘密性观察

【答案】秘密性观察,又称非闯入性秘密观察。记者不公开身份且不让采访对象觉察在暗中观察各种情况,以便取得第一手材料。记者在采用隐匿性观察和秘密性观察两种方式进行观察时,一定要严格地控制在职责范围之内活动,一般不要干涉对方的人身自由,更不要侵犯对方的人身权,以免造成被动,甚至陷入困境。同时,记者也要格外机警,注意自身的安全。

9. 第一手材料

【答案】第一手材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和中介人转述,直接从客观事物或事件现场得来的材料。它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对记者而言,第一手材料最接近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源,较之第二、三手等间接性材料,它的可靠性、准确性的程度更高,还可以作为间接性材料订正、检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识上的加工:①核实材料的真实性:

②鉴别材料的全面性:③判定材料的深刻性。

10.“孩童般的眼睛”与“聪明长者的眼光”

【答案】“孩童般的眼睛”是指记者的观察应该像孩子一样,带着新鲜感去看待事物,时刻保持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觉。“聪明长者的眼光”是指记者要用聪明长者这样阅历丰富,见多识广、鉴别力强的眼光去进行深刻的洞察,在纷繁的观察对象中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方面,而那些没有价值的事物,则可弃之不顾,以提高效率,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11.预测性新闻

【答案】预测性新闻是指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所做的报道,即前瞻性报道,这和那些着眼于过去的报道,即回眸性报道是不同的。前瞻不能割断历史,回眸也可以展望未来,它们互有渗透,当然,又各有侧重。预测性新闻则带有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预测本身就包含了不确定性。预测的结果,一般有三种可能:①正确; ②基本正确; ③不正确。但从总体上看,它对人类生活至少能起到鼓舞、指向、警示三种作用。这也正是这类新闻能在新闻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受到重视的原因。

12.闭合式提问

【答案】闭合式提问即向采访对象提出封闭性问题。闭合式提问的答案有唯一性,范围较小,有限制等特点,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在可选的几个答案中进行选择。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回答者按照指定的思路去回答问题,而不至于跑题。因此,有人也称之为限制性提问。封闭性问题是与开放性问题相对的两种问题形式。所谓开放性问题,其限定面较宽,给对象作答以一定的伸缩余地和灵活性。封闭性问题一般较尖锐、紧凑,适用于深挖某些问题,获取具体材料,以及纠正某些事实和看法,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访问气氛。开放性问题一般较缓和、自然,适用于创造和谐的气氛和获取概括性的材料,但容易使谈话松散、空泛。提问时,只有把这两类间题妥善地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简答题

13.先进人物典型的宣传有什么特色? 请简述之。

【答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许多记者采写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人物。新时期先进人物典型的宣传呈现出以下几个特色:

(1)人物的多样性

①报道部队的有:从团长、军分区政委、守备部队参谋长到指导员、班长、普通战士,以及与部队有关的军嫂、拥军模范等;

②报道地方的有:从市委书记、地委书记到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从检查官、信访干部到民警,从气象工作者到医务工作者,从普通的修理工到公共汽车售票员等。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职务,不同的事迹,构成了先进人物类型的多样性。

(2)协同作战,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