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707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20世纪20年代,苏联普通学校“综合教学大纲”取消了学科界限,将全部知识按综合形式加以排列,其中心是( )。
A. 活动
B. 自然
C. 社会
D. 劳动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苏联20世纪20年代教学改革实验的考查。按照1921~1925年间所实施的
,传统学校中的学科界限被打破,学生学习的知识按照自然、劳动和《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
社会三个方面的综合形式加以排列,并以劳动为中心。
2.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赫尔巴特
D. 第斯多惠
【答案】B
【解析】洛克认为,教育发挥其正面作用的场所并不在学校。他认为当时的学校是集合了形形色色被教育坏了的、满身毛病的一群学童的机关,教师也不可能认真顾及每一个儿童,而且,他对当时英国学校教育中重视古典内容,轻视实际知识学习不满,所以,对学校教育采取了否定
,并得到适合儿童个性的个别指态度,认为只有在家庭中聘用优良的教师,才能避免“恶习熏染”
导。因此,他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答案选B 。关于洛克还要注意,他把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即体育实际上就属于他所说的健康教育。这个是同其他教育家不太一样的地方。夸美纽斯是非常支持学校教育的,还进行了完整的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论述。
3. 关于如何组织课程内容的问题,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3条影响至今的基本原则是( )。
A. 基础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B. 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C. 基础性、连续性和整合性
D. 基础性、连续性和顺序性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泰勒课程理论基本观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泰勒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理论归结为四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达到那些教育日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这些教育经验应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来? 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第三个问题,泰勒认为必须把学习经验结合在一起,以便形成某种连贯的教学计划。为此,他提出了组织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的主要准则,即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申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指把每一后继经验建立在前面经验基础之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作更深入,广泛的探讨; 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关系,这些经验的组织应该有助于学生逐渐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习的课程要素统一起来。
4. 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 )
A. 鸿都门学
B. 宫邸学
C. 四门学
D. 国子学
【答案】D
5. 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
A. 拜占廷教育
B. 阿拉伯教育
C. 基督教教育
D. 世俗封建主教育
【答案】A
【解析】中世纪,在拜占廷的封建化过程中始终存在比较强大而统一的中央世俗政权,还有从古代承继下来的比较繁荣的城市和发达的工商业。因此,拜占廷的世俗教育比较发达,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盛行私人讲学; 中等学校学习的基本内容是文法和古典作品; 高等学校以“七艺“为基础课程,重视法学教育,医学教育也比较发达等,而且根据拜占廷的政治、经济特点,特别是它的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对它的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它具有以下的特点:其一,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 其二,存在着因世俗生活需要而得到发展的世俗教育体系; 其三,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的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此外,在拜占廷教会,除主教外,所有教士均可以结婚,这一点对教会教育的内容和方一式也有影响。可见,拜占廷教育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保存和传播。
6.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雷佩尔提提出的为接受所有适龄儿童入学受教儿创设的教育机构是( )。
A. 儿童之家
B. 青年之家
C. 国民教育之家
D. 劳作教育之家
【答案】D
【解析】《雷佩尔提方案》是由受到卢梭教育思想影响的雷佩尔提主张颁布的,他重视初等教育,注重革命思想的灌输、科学知识的传授以及劳动技能的获得。
7. 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 )。
A. 学科中心课程
B. 学生中心课程
C. 社会中心课程
D. 活动中心课程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课程理论流派基本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学科中心课程也称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唯此,才能使学生适应力最强、对未来做最充分的准备; 学生中心课程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应当把教材看成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 社会中心课程认为课程重点应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等方面; 活动中心课程主张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充分关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每年关于课程流派都会出一道选择题,所以,对这个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要掌握的非常好。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 内部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社会交往动机
D. 自我提高动机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学习动机的分类的考查。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可分为认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其中,社会交往动机和自我提高动机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动机属于内部动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