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653艺术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旋律

【答案】旋律是指由一系列不同音高(也可以是相同的)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音的序列。旋律对于人的听觉感观来说相当于视觉感观中的线条的概念。旋律是体现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元素之一。在旋律进行中存在各种音乐表现因素,但构成旋律也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即曲调线(或称音高线)和节奏。

2. 色彩

【答案】电影色彩是电影技术发展的结果,它的应用使电影更加贴近自然,同时作为电影视觉语言最外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电影的叙事、造型等都有一定影响。成熟起来的电影色彩逐渐摆脱了对现实世界机械还原的束缚,色彩的运用与心理和文化结合,成为自觉自由的创作元素,从而更合乎艺术创作的规律。根据对人的心理造成感觉的区别,色彩有冷色调和暖色调之分。

3. 新好莱坞

【答案】电影史通常将1967年——1976年或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把这个时期延续下来,即将60年代发生转变以后的好莱坞统称为新好莱坞。1967年《邦妮和克莱德》等以对传统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反讽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思,拉开了新好莱坞的序幕。

4. 新浪潮

【答案】法国“新浪潮”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理论核心是安德列•巴赞的电影理论。他们对法国商业电影的平庸和虚假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倡在电影创作中展现导演的个人风格,鼓吹“作者论”的创作方法,有以下特征:

一是制片技术与方法的革命,提出了导演中心制,

二是确立电影个人风格的地位,

三是在电影语言和电影形式的革新方面作出贡献,采用实景拍摄和现场即兴的导演、表演风格,出现了戈达尔的“跳接”,影响重大。代表作有戈达尔的《精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新浪潮”使得世界电影艺术在60年代出现了革命性变革。

5. 《天边外》

【答案】《天边外》由被称为现代美国戏剧之父的尤金奥尼尔创作,尤金奥尼尔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戏剧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天边外》、《毛猿》、《榆树下的欲望》等等。《天边外》是奥尼尔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标志着奥尼尔戏剧的成熟,同时该剧在美

国戏剧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部标准的现代悲剧”。《天边外》描写了一个三角恋故事,农场两兄弟爱上了同一个姑娘,原本要去天边外闯荡的弟弟因此羁留于爱情的温柔乡中并经营他本不擅长的农活,擅长农活的哥哥去远走天边外变成谷物投机商,最后两人都惨遭失败。这部戏剧反映了主客观生活的矛盾,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是奥尼尔的一部伟大的作品。

6. 音响

【答案】音响概念又称“环境音响”,指作为影片场面背景出现的各种声音效果。从技术上看,音响在拍摄现场同步收录音响的做法称为“同期录音”,在制作后期用人工方法或器具进行模拟或再现来收录音响的做法称为“拟音”。前者效果更加真实,在当代电影制作中大量采用,后者主要用来完成一些难以收录或现实中不存在的音响。音响最基本的作用是用声音造型营造出逼真的听觉空间。其次,音响可以参与影片的叙事。第三,音响还可以烘托某一场景的情绪基调。

7. 组曲

【答案】组曲是指1750年前后出现的一组用同一调性写作的舞曲乐章,其前身是16世纪琉特琴或键盘乐器中成对或成组的舞曲。德国作曲家弗洛贝格尔确立了阿勒曼德一库朗特一萨拉班德和基格四乐章舞曲组曲的体裁形式,对巴赫和亨德尔的键盘组曲有极大影响。法国作曲家库泊兰的羽管键琴组曲包含8-15首小曲,多带有描绘性标题,如“恋爱中的夜莺”、“蒙妮卡姐妹”等。

8. 新现实主义电影

【答案】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发轫于二战后,在内容上要求“还我普通人”,在形式上和创作方法上要求“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代表人物及作品有:罗里西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等等,在创作方法上,新现实主义注重追求纪录性,采用实景拍摄,注意运用长镜头,并且使用非职业演员,并且多使用方言,一方面力求真实,一方面尽量使观众能够听懂。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极为朴实、真挚和深刻的艺术影片,几乎打动了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事实上,影片中所表现的战后特定的题材和内容几乎是全世界所共有的。然而,意大利电影艺术家们却是最直接、最迅速在影片中反映出来,他们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发展了属于自己本民族的电影文化。

二、简答题

9. 简述荒诞派戏剧。

【答案】(1)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史称“先锋派”,又称为“反戏剧派”。其于20世纪50年代初兴起于法国,之后又风靡于欧洲剧场。“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代表作有尤奈斯库《秃头歌女》、《椅子》,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其中,

尤奈斯库《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诞生。

(2)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

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

(3)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

①没有通常的戏剧情节

荒诞派戏剧没有通常的戏剧情节。例如剧作《秃头歌女》。从史密斯夫妇的闲谈开始,随后是女仆、马丁夫妇的出场及对话,接着又是消防队长的出场和交谈及退场,最后是两对夫妇的争吵,全剧在马丁夫妇再出现,重复史密斯夫妇开始时的姿态和对话而告终。情节平铺直叙而枯燥无味,显然是摒弃了传统的故事情节。

②剧中人物没有性格

例如《秃头歌女》,剧中既没有描写史密斯夫妇和马丁夫妇的性格,也没有描写其心理活动。他们都是毫无个性的人物。

③剧本语言颇具特色

a. 大量使用绘画手册中的对话,涉及到词汇成分、语法成分、语音成分等。

b. 随着剧情的进展,人物的对话变得越来越不连贯和不可理解。

c. 对话和独自混淆,语言变成了声音和叫喊。

④表演灵活多样

作者不要求演员和导演受剧本的约束,主张打破舞台手段从属于人物和情节的旧框框,强调演员表演的灵活、舞台各种手段自由和充分的利用。

(4)荒诞派戏剧的基本主题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平庸与无聊,来揭示人生与社会的荒诞不经。例如《等待戈多》,剧中人物是两个衣衫褴褛、浑身发臭的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他们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戈多是谁? 等他干什么? 这两个流浪汉也不清楚。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等着,靠梦吃般的对白和无聊的动作消磨时光。最后,戈多没来,于是他们又在第二天晚上等待,但第二天戈多仍没来,他们只好继续等待。情境设置不合常理、不合逻辑,以此来显现人生和社会的荒诞不经。

10.简述有关舞蹈起源的论说。

【答案】理论界关于舞蹈的起源众说纷纭,最具代表性的论说有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表情论、性爱论、劳动论。

(1)模仿论

艺术起源中最古老的理论,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他们认为艺术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模仿,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舞蹈者则是用动态和节奏模仿各种性格、感受和行动。

(2)游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