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702专业一(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之人格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格心理学
【答案】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一种以现实的人为研究对象,对个人的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进行探求、描述和解释,并综合诸多足以影响个人的各种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与生物学的、发展的、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和社会的种种交互作用,进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做出整体性解释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人格理论、人格研究、人格评鉴及三者之问的关系;
(2)人格结构,探讨稳定的个体差异由哪些心理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以何种方式加以组织;
(3)人格动力,探讨驱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力量;
(4)人格发展,探讨人格的发展及其阶段性等;
(5)人格适应,探讨适应的本质以及如何改变异常行为等。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1)精神分析论。
(2)特质论。
(3)类型论。
(4)学习论。
(5)现象学取向。
2. 人本主义心理学
【答案】(1)历史背景及理论来源
西方心理学流派。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和自我实现为主题。既反对行为主义用机械的环境决定论来解释人类行为的本质,又反对精神分析过分关注人的生物本能的还原论思想。号称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60年代正式形成,70年代迅速发展。针对美国后工业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社会下人性异化,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自我选择的产物,以及对传统非人化心理学的否定,对人道主义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人类潜能运动的发展,对现代整体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等学科的吸纳,并受现象学、存在主义、东方哲学思想尤其是道教和禅宗思想影响的结果。
(2)代表人物
主要创建者为马斯洛、罗杰斯、B. 梅和布根塔尔。
(3)主要特点
①在研究对象上,反对以动物与幼儿的简单行为或患者为对象,强调研究人,主要是健康的、整体的、出类拔萃的人。
②在研究内容上,专门研究人的高级的整合的动力心理,如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等更富有人生意义的根本问题。
③在研究方法上,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而不以方法为中心,重视研究方法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强调采用整体分析和现象学方法。
(4)基本理论
①以人性本善论为基本的人性观、动机理论和人格理论的支柱。认为人性的内核是人的基本需要或似本能(潜能),坚信人有成长和实现的倾向,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至少是中性的,恶是环境影响造成的。
②以需要层次论作为其需要理论和动机理论。
③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对强化组织管理、教育改革、犯罪防治和心理治疗等有重要价值。
3. 冲突
【答案】泛指具有相互对立的事件、动机、行为、目的等情境或过程。有两层含义:
(1)是指个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需要同时存在但又相互矛盾时的一种难以取舍的矛盾心态。
(2)是指个体或群体在追求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的过程中,知觉到来自对方的阻挠或将要出现的阻挠,从而产生对立的社会行为,形成个体与个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压制、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的方式与过程。
4. 生物测量
【答案】在人格研究中,运用生物测量通常有三种方式:
(1)第一种是作为其他主要测量方法的补充。
(2)第二种方式是在假说结构中检验自我报告、行为与生理测量之间的联系。
(3)第三种运用生物测量的方式是作为自变量(预测变量)。
5. 词汇假说
【答案】大五因素源于高尔顿首先提出的词汇假说,即凡是重要的个体差异在其自然语言中一定有相应的词汇来表示。高登伯格(Goldberg )认为,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圈内的人,经过长时间的生活经验,应该早已确定了人们在人格的哪些重要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并在其自然语言中存在大量描述这些个体差异的词汇。因此,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词汇,就可以找到描述人格的基本维度或特质。
6. 自我效能感
【答案】(1)含义
所谓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这是一个与罗特的预期很相近的概念。
(2)影响
①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和情绪。如果一个人对某行为或某任务的自我效能感较高,则会情绪饱满、充满自信地去执行这种行为、完成这种任务,相反则会回避这种行为和任务。
②高自我效能感可能导致更为勤奋、忍耐、持久的努力,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为自我效能感带来更多积极的回报,形成良性循环;相反,低自我效能感可能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从而加剧失败,导致更低的自我效能感。
7. 人格
【答案】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
(1)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队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在一个真实的人身上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独特性。先天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差异。
(3)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人格既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又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4)社会性。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人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但人特有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
8. 变态人格
【答案】亦称“精神病态人格”、“病态人格”。在无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现象。德国克雷佩林1913年首先使用该术语。其含义相当于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使个体的人际关系不和谐,社会适应困难。非真正的精神病,而只是正常人格的变异。
9. 个人中心疗法
【答案】个人中心疗法又称为患者中心疗法,是由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方法,目前已成为心理治疗领域中的主要理论流派之一。主要方法是以咨询对象为中心的心理咨询方法。基本做法是鼓励咨询对象自己叙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10.生活风格
【答案】(1)含义
阿德勒人格理论术语。指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手段。即个体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时表现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