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石黑一雄,著名日裔英国小说家,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迄今出版六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集,几乎每部都获得欧美重要文学奖项,其第三部作品《长日留痕》更是于1989年荣膺布克奖。该小说的叙事形态是以英国贵族府邸老管家史蒂文斯的独白展开的,叙述时间是1956年。小说中的故事是主人公对其人生过往的回忆,故事时间追溯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通过史蒂文斯的独白,一个逐步陷入自由困境,走向扭曲和异化的灵魂展现在读者面前。
石黑氏作品常以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关怀著称,而国内却鲜有文章从该视角对《长日留痕》这部作品展开深入论述,因而本文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弗洛姆人本主义理论,通过对主人公史蒂文斯精神困境的探讨,揭示其对现代困境的映射,以期指引现代人摆脱其内心的困惑与迷茫。
本论文主体由三章构成。第一章运用弗洛姆的人性论从三个方面对小说主人公史蒂文斯精神世界的异化展开讨论。第二章运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理论和爱的理论讨论小说人物如何陷入异化危机。一方面,在受虐及施虐倾向、破坏倾向、自动迎合倾向三种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驱使下:史蒂文斯逐渐模糊了忠诚与自欺之间的界线;自卫式的反驳造成的是更深重的无力感;屈从迎合换来的是更绝望的无助感。另一方面,爱能拯救异化,而史蒂文斯不能很好地理解爱的真谛。由此,史蒂文斯逐渐陷入了“自我”的困境。第三章在第一、二章的基础上探讨小说对现代人所面临的“自由困境”的影射以及对人性脆弱的书写。作为隐喻式的人物,史蒂文斯所面临的“自我”的困境亦是当下个体生存所面临的“自由困境”的缩影。该小说可谓一部工业社会下人类个体生存状态的寓言亦或一部人性的哀曲。本论文通过对《长日留痕》人本主义视角的解读,揭示了该小说的现实意义,即启示当下个体,为避免异化的产生,要正视自由的消极方面同时保持主体性。